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670个字。

  《成功》创新教学设计
  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文通中学单春林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清文章结构层次,理解作者观点,懂得在勤奋中走向成功。
  2.品味作品中经典的文化言论。
  过程与方法:
  准确理解作者的观点。了解引证法在文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勤奋是通向成功的桥梁的道理。
  重点难点:
  1.了解引证法在文中的作用,品味作品中经典的文化言论。
  2.培养学生理解勤奋是通向成功的桥梁的道理。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
  社会生活多姿多彩,我们常常羡慕一些成功人士。我们羡慕奥运冠军能登上最高领奖台,我们羡慕科学家能为人类作出巨大贡献,我们羡慕作家能写出优秀的作品……同学们有没有想过,他们是如何成功的呢?他们成功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他们成功背后有哪些故事呢?我们除了羡慕之外还应做些什么呢?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这些问题将得到解答。
  二、检查预习
  1.读准字音:
  言简意赅(gāi)    烦琐(suǒ)       浩劫(jié)         焚(fén)   晷(guǐ) 
  无待饶(ráo)舌兀(wù)兀(wù)       憔(qiáo)悴(cuì)         阑(lán)珊(shān)  
  2.对照课文,完成下列词语填空:
  错()复杂实()求( )悬()刺()
  无待()舌言简意()家()户晓
  三、作者简介
  先让学生根据所查资料来简介作者,然后教师明确:
  季羨林(1911—2009),山东清平人。北大教授,中科院院士、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4年毕业,在山东省立济南高中任国文教师。1935年秋进入德国格延根大学学习赞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印度古代语言。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并应聘留校任教。1946年回国,任北京大学东语系教授。他曾长期致力于梵文文学的研究和翻译,翻译了印度著名大史诗《罗摩衍那》。此外他还创作许多散文作品,已结集的有《天竺心影》、《朗润集》以及《季羡林散文集》等。2009年7月11日逝世。
  四、整体感知
  1.列阅读提纲:本文层次清晰、表达周密、段与段、句与句之间都注意前后照应。学生可边读课文,边列出段落层次提纲,理清作者论证的思路,把握观点。
  2.讨论并归纳:全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4):提出成功=天资+勤奋+机遇的观点。
  第一层(1):借助词典,注释“成功”,引入话题。
  第二层(2—4):提出“成功”的公式。
  第二段(5—10):作者承认“天资”、“机遇”的作用、但更强调“勤奋”是决定因素。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