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星资源网
学科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政治
综合
会员
注册
登录
会员中心
如何汇款
在线充值
搜索
文章
备课
专题
精品
留言
福建省罗源县八县(市)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分类:
语文
/
高中试卷
/
高一上学期试卷
版本:
人教版
类型:
doc
大小:
177 KB
评级:
时间:
2012/1/13 15:02:01
下载:
本月:1 总计:6
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点此下载
共20题,约7730字。
语文
考试日期:1月9日 完卷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古代诗文阅读(31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6分)
(1)狗吠深巷中, 。 (《归园田居(其一)》)
(2) ,二三其德。 (《诗经•氓》)
(3)故知一死生为虚诞, 。 (《兰亭集序》)
(4) ,泣孤舟之嫠妇。 (《赤壁赋》)
(5)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刺秦王》)
(6)屈心而抑志兮, 。 (《离骚》)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2—6题
【选篇一】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选篇二】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①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苏轼《喜雨亭记》)
【注】①荐:频仍,屡次。
2、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所以:……的原因。
B、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相:帮助
C、农夫相与忭于野 忭:喜乐。
D、以属客而告之 属:通“嘱”,叮嘱。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1)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2)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B、(1)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 (2)竞周容以为度
C、(1)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2)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D、(1)而人之所罕至焉 (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4、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3分)( )
A、吾以名吾亭 B、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
C、商贾相与歌于市 D、古人之观于天地……鸟兽,往往有得
5、下列对选段有关内容的赏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游褒禅山记》的选文部分主要写游山的心得,先写游山洞的心得,再借仆碑抒发感慨,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
B、《游褒禅山记》选段中,作者认为要观赏到“非常之观”,必须要有志向,要有能力毅力,还要有所凭借,三者之中,“志”最重要。
C、《喜雨亭记》第三段把议论寓于对话之中,句末一个反问句,强化了“文眼”之意。第四段以歌作结,引出给亭命名的缘由,照应首段,全文结构谨严。
D、《喜雨亭记》第二段中所写的那场“三日乃止”的甘霖让当地官民兴奋异常,作者为此也特意建造了一个亭子,并命名为“喜雨亭”,体现了作者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思想。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3分)
译文:
(2)是岁之春,雨麦于歧山之阳,其占为有年。(3分)
译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7分)
五月十九日大雨
(明)刘基
风驱急雨洒高城, 云压轻雷殷①地声。
雨过不知龙去处, 一池草色万蛙鸣。
【注】①殷:震动。
7、(1)试对本诗描述的夏天所特有的雷阵雨前后的自然景象作简要分析。(5分)
答:
(2)诗人喜欢通过自然景观抒发人生的哲理,使天籁中赋有理趣。本诗蕴含着
点此下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
“yxzyw2002”
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福建省罗源县八县(市)一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福建省福州市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九年级质量检查语文试卷 ..
福建省高考七大名著导读 人教课标版
福建省长汀一中2014届高一(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人教课标版
福建省平潭城南学校2011-2012学年第二次月考七年级语文试卷 人教..
福建省漳州双语实验学校2011-2012学年度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模..
2011-2012学年(上)福建省漳州双语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期末模拟试..
2011-2012学年(上)福建省漳州双语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期末模拟试..
福建省漳州双语实验学校2011-2012九年级上册期末模拟语文试卷(四..
福建省漳州双语实验学校2011-2012九年级上册期末模拟语文试卷(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