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8小题,约11790字。

  包头三十三中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年级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霸王别姬——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虚假报道
  “霸王别姬”这样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如果我们说是一次彻头彻尾的虚假报道,可能人们会觉得不可思议、荒谬绝伦。其实就从司马迁《史记》的字里行间,只要不带偏见地仔细寻觅,我们就完全可以把事情的真相还原出来。
  在《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了这样4个与霸王别姬有关的场景:四面楚歌、霸王别姬、项羽突围、乌江自刎。在场景一和场景二中,项羽身在楚军垓下大营,虽说“兵少”,但也只是相对汉军的重兵而言。《史记•高祖本纪》中说垓下之战时“项羽之卒可十万”,虽然经过此前与汉军的拼死搏杀会有所损失,但到被围时为止,汉军还没有对楚军构成歼灭性打击,因此守卫在垓下大营的楚军至少还有数万,否则汉军也不用唱什么楚歌了,直接大军一拥而上灭了项羽即可。而且后来知道项羽率800骑出逃后,汉军只派了5000骑去追,若不是垓下大营中还有大量楚军英勇奋战,刘邦是不会如此不把项羽放在心上,让五六十万大军在营中睡大觉的。
  然而,到了场景三和场景四,项羽“直夜溃围南出”时,身边却只带了“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那么其他在垓下大营的几万楚军到哪里去了呢?只有一个解释——他们被项羽抛弃了。在《史记•高祖本纪》中说整场垓下战役中,汉军“斩首八万”。考虑到楚军一共也就是10万人,可以说基本上全军覆没,除了个别侥幸逃走和数千至万余人被俘之外,其他都血洒疆场了。垓下一战中,10万楚军竟然死了8万,而又没有任何刘邦杀俘的记载,足见楚军战斗之英勇顽强。
  与英勇的楚军官兵成鲜明对照的,则是表现得如此怯懦的项羽。要知道,在垓下大营中的项羽还远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他手下还有数万精锐之师,江东还有广阔的天地,汉军的围困看起来也不太严密(否则不会直到天亮才发现项羽突围),他是完全可以率军突围,再谋求卷土重来的。曾经一度英勇无敌的项羽为什么在垓下表现如此不堪,我们可以合理的推测,项羽一生纵横疆场,因此他也从来没有过经受挫败的经验。然而,在垓下他平生第一次兵败被围,这对他肯定会带来极大的精神压力,再加上四面楚歌和与虞姬离别的刺激,当众“大惊”和“泣”的项羽很可能已经陷入精神崩溃的境地(否则作为一军主帅,他是绝不应当当众有这样的行为的),一曲《垓下歌》充分反映出了他绝望的内心世界。一向偏爱感情用事的西楚霸王,终于完全丧失了理智和勇气,做出了弃军而逃的决定。项羽最终“不肯过江东”的决定,很可能就是针对自己弃军而逃的这一行径而言。
  分析到这里,霸王别姬的真相已经很清楚了,简而言之,就是一场项羽在战事不利的压力下、在汉军心理攻势面前,精神崩溃,弃军而逃,最终自刎谢罪的丑剧。然而,在太史公司马迁的生花妙笔之下,通过突出局部(别姬、突围、自刎)、无视整体(弃军而逃的性质、剩余楚军的命运)的方式,竟把一场丑剧装裱成了一曲壮丽的英雄史诗,造就了这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虚假报道,懦夫成了英雄,真正的英雄却被遗忘,那八万抛头颅洒热血的楚军将士地下有知,情何以堪啊!
  1.“虚假报道”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垓下之战时“项羽之卒可十万”“四面楚歌”时,虽然有些损失,还有数万之众,项羽弃军而逃是懦夫之举,司马迁却把他写成了英雄。
  B.垓下一战,10万楚军竟然有8万战死疆场,足见楚军之英勇顽强,在《史记》中这些真正的英雄却被遗忘了。
  C.项羽在垓下还有数万精锐之师,而且汉军防守又不太严密,项羽完全可率大军突出重围,没有“别姬”之必要。
  D.汉数十万大军围困,四面楚歌,项羽精神崩溃,置数万将士于不顾,仓皇出逃;但在太史公的笔下“霸王别姬”“乌江自刎”则成了一曲曲壮丽的英雄史诗。
  2.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四面楚歌时,项羽的军队尽管比刘邦的少,但还是可以拼杀一番的,可是,项羽仅带800骑突围了。
  B.项羽在战事不利的压力下,“直夜溃围南出”,纵横冲杀,最终自刎谢罪。在司马迁笔下,这一事件却体现了项羽最终“不肯过江东”的洒脱。
  C.太史公司马迁通过突出项羽、无视楚军的方式,把懦夫塑造成了英雄,真正的英雄即那八万抛头颅洒热血的楚军将士却被遗忘。
  D.项羽来到乌江边的时候应该想到自己还远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江东还有广阔的天地,他应该回江东谋求卷土重来的机会。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与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霸王别姬时项羽在汉军心理攻势面前,可能已经精神崩溃,否则一向所向披靡的项羽不会当众“大惊”和“泣”。
  B.四面楚歌和与虞姬离别的刺激使一向偏爱感情用事的西楚霸王终于完全丧失了理智和勇气,做出了弃军而逃的决定。
  C.本文从《史记》的描写中找出文字,互相印证,发现了霸王别姬背后的历史真相,提出了与众不同的见解。
  D.本文告诉我们四面楚歌、霸王别姬、项羽突围、乌江自刎都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项羽精神崩溃,弃军而逃,最终自刎谢罪才是历史的真相。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杨廷和,字介夫,新都人。父春,湖广提学佥事。廷和年十二举于乡。成化十四年,年十九,先其父成进士。改庶吉士。廷和为人美风姿,性沉静详审,为文简畅有法。好考究掌故、民瘼、边事及一切法家言,郁然负公辅望。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