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教案:15份打包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教案:第10讲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doc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教案:第12讲 名言名句默写.doc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教案:第13讲 诗词鉴赏(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doc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教案:第14讲 诗词鉴赏(评价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doc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教案:第15讲 文言实词和虚词.doc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教案:第16讲 理解并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含配套试题).doc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教案:第17讲 文言文分析综合.doc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教案:第18讲 散文阅读.doc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教案:第19讲 小说阅读.doc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教案:第1讲 语音.doc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教案:第3讲 标点.doc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教案:第4讲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doc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教案:第5讲 熟语.doc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教案:第7讲 扩展语句 压缩语段.doc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教案:第8讲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doc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教案:第9讲 修辞方法.doc
2012届高考第一轮复习《第1讲 语音》精析精练教学案
一、考纲阐释
最新《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对本考点的考查要求是: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能力层级为A级。
所谓“识记”,就是只要求准确记忆汉字的读音,不要求拼写;汉语拼音方案的拼写规则并不在考查范围。所谓“现代汉语普通话”,就是将古代汉语特有的字音及一些方言排除在考查范围之外。所谓“常用字”就是指2 500个常用字。
二、考点透析
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我们就会发现,“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这一考点,重点考查那些与社会和人们日常生活联系密切、使用频率高又容易误读的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和习惯性误读字等。
(一)多音字
1.同义多音字。这类多音字在不同的词里,字义并没有显著的不同,但读音不同。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这个字单用(单音词)时和用这个字构成双音词或多音词时读音不同。如:2011年高考大纲版全国卷“桧柏”的“桧”读“ɡuì ”;而“秦桧”的“桧”读“huì”。二是在个别词语中的读音与一般读音不同。如:2011年高考重庆卷“殷红”中的“殷”读“yān”,其他都读“yīn” “yǐn”。三是在口语和书面语中的读音不同。如:2011年高考重庆卷“包扎”为口语,其中“扎”读“zā”,而在书面语中使用时如“驻扎”的“扎”读“zhā”。
2.多义多音宇。这类多音字主要包括两种,一是词性不同,读音不同。如:2011年高考广东卷“畜牧”的“畜”做动词时读“xù”,而做名词时如“牲畜”的“畜”读“chù”。二是意思不同,读音不同。如:2011年高考山东卷中“果脯”的“脯”,义与“蜜饯果干”有关时读“fǔ”;与“胸脯”义有关时读“pǔ”,与“上供、案件”义有关时。
(二)形声字
形声字由形旁和声旁两部分组成,形旁表字义,声旁表读音。汉字中90%以上是形声字,但由于语音的演变,很多形声字的声旁已经不再表示该字的读音,如:2011年高考天津卷Ⅰ“浸渍”的“渍”读“zì”,而不读“zé”,“莘莘学子”的“莘”读”shēn”,而不读“xīn”。
形声字的声旁与形声字本字读音的关系,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
1.声旁读音与本字读音相同。如:2011年高考江西卷“蟊(máo)贼”的“蟊”读音与声旁“矛”读音相同。
2012届高考第一轮复习《第3讲 标点》精析精练教学案
一、考纲阐释
最新《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对本考点的要求是“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力层级为D级。
标点符号的用法是在沉寂了近十年后,最近:几年高考新增的一个重要内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包括两个要素——正确书写标点符号和规范书写标点符号。正确书写标点符号就是不能用错标点符号,规范书写标点符号就是在行文中把标点符号写得工整清晰。
关于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一定要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标点符号用法》为依据,结合语言现象加深对标点符号应用规则的理解。可以说,掌握标点符号.的墓本用法是基础;准确理解文意及结构,辨明句子语气是正确使用、识别并改正错误的前提。
二、考点透析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标点符号包括点号和标号两大类。点号的作用是点断,主要表示语句间的停顿、结构关系和语气;标号的作用是标明,主要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具体列表如下:
点号 句内点号 句末点号
顿号 逗号 分号 冒号 句号 问号 感叹号
、 , ; : 。 ? !
标号 引号 括号 破折号 书名号 省略号 着重号 间隔号 连接号 专名号
“”
‘’ ( ) —— 《 》 …… • • - —
考生要熟悉标点符号的种类,掌握常用标点符号的用法、作用及书写位置,做到书写规范,使用正确。
(一)常考标点符号的错误设置
1. 顿号
(1)概数中间用了顿号
如: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句中“三四里”是一个概数,表示大概距离,概数中间不用顿号,句中顿号应删去。
在使用标点的过程中,要分清用相邻数字表概数和并列词语的区别。如:这项任务由三四班共同完成。句中“三四班”是“三班”和“四班”两个并列的词语,不是用相邻的两个数字表概数,中间应用顿号。
(2)并列词语间无停顿或停顿很小,用了顿号
如:全社会都要关心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切实做好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工作。
句中“中小学生”中间不需停顿,顿号应删去。
(3)两层以上并列词语间全用了顿号
如:为加强协作,拉动内需,促进跨省城市间合作,共同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山东济南、青岛、江苏南京、苏州、安徽合肥、芜湖等城市都派代表出席了这次协作洽谈会。
句中各城市间虽然都是并列关系,但明显存在并列分层,“青岛”“苏州”之后的顿号应改为逗号以标明其层级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