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区七年级(上)语文期末考试卷 95.1
说明:考试时间 100分钟,满分100分。全卷18题。
广东省深圳市翠园中学初中部 李伦琰
一、 课内阅读(30分)
(一) 课内现代文(12分)
阅读朱自清先生的名作《春》选段,回答1-4题。
(一)“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二)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着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三)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都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儿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四)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五)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六)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1、著名文艺评论家林非《现代六十家散文札记》中说:“朱自清的成功之处是,善于通过精确的观察,细腻地抒写出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请同学们仔细阅读选文第(一)段,思考:“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朱先生用了什么手段把“春风”写得如此生动、具体可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著名美学家朱德熙先生在《漫谈朱自清的散文》中说:“朱自清的散文是很讲究语言的,哪怕是一个字两个字的问题也绝不放松。”如第(二)段“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句中的“逼”字就是这样“决不放松”的好的语言。请你说说这个词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理清思路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春》的思路就很严密,如,上文第(一)段与第(三)段的位置就不可调换,请你说说不能调换的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著名作家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引》中说:“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满贮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朱先生《春》的“诗意”我们可以从上文结尾三段的三个奇妙的比喻充分感觉到。但也许有的同学会说,这三个比喻都把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