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0套。
语文基础知识复习
语文精练 (4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草原文化作为人类社会文明形态的重要载体之一,它产生和存在的经济基础主要是“牧业文明”,特别是以群牧形态为主的生存方式,具有鲜明特点。在几乎全天然的生态环境中,无论是狩猎还是放牧,要战胜各种天灾以获得更大效益,必须依靠群体的力量,采取群牧的自然方式,以实现畜群的繁衍和生产方式的持续。群牧的生存方式不仅仅缘于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产方式,还由于征战的需要。猎牧的生存方式塑造了草原人独特的品格,艰苦的草原生活境况铸造了他们强韧的体魄和尚武的精神。应当强调的是,草原文化的“牧业”更突出的是具有依托自然的以游牧为主的群牧形式。这种群牧意识的产生,是狩猎文明的进步,它不仅大大提高了生产的能力,也为草原人从狩猎文明走向畜牧文明提供了智慧与经验。从狩猎发展到游牧,体现了生产方式的进步,也体现了人的生存能力的不断强化,显现出草原文化的确立与进展。
从考古学角度看,草原文化形成的最重要的标志,是北方草原的“细石器文化”。细石器文化伴随草原文化从旧石器时代晚期一直延续到早期铁器时代以前。细石器文化是草原文化中最原生的早期文化。这种以压制、剥制、琢制和磨制相结合制作的细石器,反映了北方草原地区的生产发展水平,具有草原民族生产方式的典型特征。草原文化中的细石器不是单一的,其共存的文化因素至少还有两种,即“复合式工具”和骨角器。前者主要指用石片、骨角器和木质工具等非单一材料,组合或配套制作的复合式工具,有复合式刮削器、镶嵌石片和骨片、骨角、蚌器相结合的复合工具等。与草原细石器文化共存的又一考古学现象是骨角器的发达。据考古发现,与细石器共存的遗址往往有用兽骨与兽牙以及鱼骨、蚌类和兽角制作的工具和大量装饰品。这些都标志着草原文化开始形成。草原文化形成的另一个标志,是它依托的主要文化载体,在观念形态上具有以“自然为本”的人文精神。这种人文精神是由其生存模式和生产方式所决定的。草原民族和草原文化直接将群牧形式的草场、水源和牲畜转化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物质形态——肉、乳及相关皮革制品,其生产过程更具有依托自然的直接性。草原文化的载体,即无论是自然草场还是水、空气和阳光,特别是草原和水这两个基本生存条件,与农业文明甚至渔猎文明相比,更少有人工改造和加工而形成变异的,可称为原生性的生态经济。这既是草原文明朴素性、原始性的一面,也是它优越性的一面。
草原文化中注重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从人粪生活的基本条件衣、食、住、行来看,草原民族的衣着以皮革、兽毛编织品为主,它是草原民族与肉乳并存的重要的副产品。众所周知,草原民族的食,以肉、乳或兽产品互易的农产品为主,具有原始生态的意义;草原民族的住,是逐水草而居,“穹庐为室毡为墙”,这是草原文化的建筑特色,这种草原式的居住方式具有建筑耗材少、无污染、节省能源的特征;草原民族的行,以牛、马、驼、羊为主,连依附它的车仗也都具有原生性,在现代工业文明出现以前,它是人们最便捷的交通工具。总之,草原文化是较早形成的一种文化类型。
1.下列关于“草原文化形成标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草原民族“群牧意识”的产生、“群牧形态”的形成,显现出草原文化的确立与进展。
B.草原民族从旧石器晚期到铁器时代一直使用了包含多种文化因素的细石器。
C.草原民族文化的载体,与农业文明甚至渔猎文明相比较,更具有它的优越性的一面。
D.草原民族生产生活的直接性、原生性和协调性使其文化具有以“自然为本”的人文精神。
2.从原文看,下列关于“群牧形态”产生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几乎全天然的生态环境中,草原民族要战胜
……
语文基础知识复习
语文精练 (42)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 )
A.鳞次栉比(zhì) 债券(juàn) 酩酊(dǐng) 俯瞰(kàn)
B 措手不及(cuò) 请柬(jiǎn) 咆哮(xiào) 钝滞(zhì)
C 自惭形秽(huì) 炮制(pào) 誊写(téng) 爪牙 (zhǎo)
D 面面相觑(qù) 赝品(yàn) 瘦削(xiāo) 信笺 (jiā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揖让 穿流不息 变换 变幻无穷
B.端祥 迫不及待 惆怅 踌躇满志
C.租赁 犹豫不决 溃乱 卧薪尝胆
D.琐事 指手划脚 抱怨 惊涛骇浪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由于过度依赖电脑,不少大学生对汉字已日渐“ ”。
②“盛世奥运”的发行具有标志性的意义,它 了奥运史上没有此类纪念珍品的空白。
③印度总理表示,印度将 避免同巴基斯坦发生
……
语文基础知识复习
语文精练 (43)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给予(ɡěī) 租赁(lìn) 喋血(dié) 百舸争流(ɡě)
B.青荇(xìnɡ) 阙秦(quē) 菲薄(fēi) 毛骨悚然 (sǒng)
C.创伤(chuànɡ) 婆娑(suō) 颓圮(pí) 迥乎不同(jiǒnɡ)
D.雏菊(chú) 瞋视(chēn) 浸渍(zì) 叱咤风云(zhà)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漫朔 峥嵘岁月 黯然神伤 惆怅
B.寥落 痛心疾首 五彩斑斓 慰藉
C.步履 陨身不恤 沧海桑田 屠戮
D.吮吸 追逐嬉戏 鞠躬尽悴 笙箫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老张今年65岁,短小精悍,思维敏捷,干起活来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差。B.抗日战争时,我八路军对敌后根据地的老百姓秋毫无犯,深受老百姓的爱戴。
C.云南一民警酒后斗殴开枪杀人,影响恶劣,公安机关应从此案中吸取教训,举一反三,痛定思痛,采取有力的措施加强队伍建设。D.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活画出一代儒将悲壮而飘逸的胸怀,令后世文人墨客望其项背,羡慕得死去活来。
4、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再别康桥》《雨巷》和《大堰河,我的保姆》都是中国现代诗歌的名篇,它们的作者分别是徐志摩、戴望舒和艾青。
B.《小狗包弟》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巴金,《随想录》是巴金老人的最后一部重要的书,被誉为中国当代散文创作的“里程碑”。
C.《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一部历史著作,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与宋代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共称为“史学双璧”。
D.《荆轲刺秦王》选自《左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作者是鲁国史官左丘明。
5、对下面句子的主干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没有
……
语文基础知识复习
语文精练 (44)
(一)默写(10分)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 ,谁主沉浮?
2、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 ,她飘过,像梦一般地, 。
3、寻梦?撑一支长篙, ,满载一船星辉, 。
4、 , ,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5、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 。
6、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二)课内文言文检测(18分)
7、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的用法与例句中的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项伯杀人,臣活之。
A、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B、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C、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D、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2分)
A、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C、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
语文基础知识复习
语文精练 (45)
1、名句默写(10分)
(1)、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 。
(2)、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凌万顷之茫然 。
(3)、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而吾与子所共适。
(4)、不吾知其亦已兮, 。
(5)、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6)、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7)、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 。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2-5题(每题3分,共12分)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已,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