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9小题,约9130字。

  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I卷75分,第Ⅱ卷75分,满分150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第Ⅰ卷阅读题
  一、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北京四合院的形与神
  北京四合院的大规模建设可以追溯到元代。元代定都北京,对北京的城市建设有着划时代的意义。而元大都的建设包含有大规模的民居,四合院就是一种基本的民居形式。明代沿袭了元代四合院的形式。但明代对各阶层人士的居住建筑从制度、规模、色彩各方面均做了严格规定。如洪武二十六年定制,官员营造房屋不许歇山转角、重檐、重棋及绘藻井等;庶民庐舍不过三间五架,不许用斗栱、饰彩色等。清代北京的居住建筑继承和发展了四合院。特别是把宫室式第宅发展到了极致,这种四合院在规制、格局方面承袭了古代宫室建筑的特点,属于大中型四合院,院落二三重乃至多重,气派而豪华。目前北京遗存的主要是清代四合院。
  四合院之所以能在北京发展完善,并形成一种代表性的民居建筑,是与北京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密切相关的。北京地处华北地区,因此民居的最主要功能是解决冬季的防寒、保温问题。华北地区风大,冬天寒风从西北来,夏天风从东南来,四合院坐北朝南,门开在南面,冬天可避开凛冽的寒风,夏天则可迎风纳凉。同时,北京四合院的院落比较宽敞,冬天有利于接纳更多的日照,夏天有利于通风。
  标准的北京四合院,应该是南北略长、坐北朝南的矩形院落,正好排列在东西向的胡同之间,大门开向宅南的胡同。儒家文化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影响,也体现在四合院内部布局上:内宅中位置最好的正房,要给老一代的老爷、太太居住,东西厢房则由晚辈居住,而后罩房主要是供未出阁的女子或女佣居住。
  私密性也是构筑四合院时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北京地区在历史上一直是各统治集团必争之地,在政权更迭和社会动荡中,北京人选择了四合院这样一个与世无争的安乐窝。四合院中除大门与外界相通之外,一般都不对外开窗户,只有南房为了采光,在离地很高的地方开小窗。因此,只要关上大门,四合院内便形成一个封闭式的小环境。这个相对封闭的环境给了内敛的中国人以很强的安全感。
  四合院的建筑理念与文化内涵,构成了四合院的精神。四合院的建筑理念来源于我国几千年来形成的宗法制度和建筑风水学说。
  宗法制度是我国古代以家族为中心,按照血统远近区别亲疏的法则,体现在居住形式上,就是聚族而居,进而形成庭院形式的四合院,它鲜明地体现着古代社会的长幼有序、上下有分、内外有别。不仅如此,四合院还具有维系宗族内部的凝聚力,强化亲情,并体现宗族成员不同地位的重要功能。
  传统的四合院在建造和设计时,主要依据风水之说。例如标准的四合院是坐北朝南,成南北长、东西短的矩形院落,而大门则开在宅院的东南角,这些就是八卦方位中常说的“坎宅巽门”。“坎”是正北方向,占水位,在此方位上建宅可避免火灾。“巽”是东南方向,占风位,于此处开门是为了出入顺利平安。
  虽然四合院是一种非常宜居的住宅形式,但在今天的北京,由于人多地少,大规模建设四合院式住宅已经没有可能性,但是一些建筑师还是难舍四合院情结,于是在现代的建筑中,还是融入了四合院的一些符号和理念。一是借用四合院符号的形式是空中四合院。另一种借用四合院符号的形式是内院式别墅。内院式别墅不同于西式别墅,也不同于传统四合院,主要是在现代别墅的设计中采用了四合院房在外,院在内的特征,使这种别墅更为内敛,更具私密性。
  (节选自《文史知识》,有删节)
  1.下列关于北京四合院建造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北京四合院的建造样式始于元代,四合院是元大都一种基本的民居形式。
  B.明代的四合院样式是对元代的沿袭,但在形式上有意识地体现了等级差别。
  C.清代四合院承袭了宫室建筑的特点,在规制、格局方面都追求气派豪华。
  D.现代北京四合院的建造主要依据的是清代遗存下来的四合院的样式。
  2.下列有关北京四合院的文化内涵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北京四合院的院落比较宽敞,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夏天通风和冬天接纳日光。
  B.不同地位的人居住在院内不同的房间体现了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思想。
  C.四合院的封闭式小环境是人在动荡中想要寻找一个与世无争的安乐窝。
  D.四合院聚族而居的特点也具有体现亲疏、维系宗族内部凝聚力的作用。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不同,南方的四合院在院落设计等方面可能与北京不尽相同。
  B.宗法制度崩溃,建筑风水学被现代科技替代,这正是四合院不适合现代人居住的根本原因。
  C.四合院相对封闭的环境给人以很强的安全感,这也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安于现状、处事隐忍的一面。
  D.对四合院文化的继承应该一分为二,比如“强化亲情”的作用于现今建设和谐人居环境是有益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45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9分)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4.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
  A.无能为也已B. 共其乏困C.因人之力而敝之D.失其所与,不知
  5.下列加点词语中,没有活用的一项()
  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B.越国以鄙远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