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670字。

  《曹操献刀》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自从清人毛宗岗称“曹操奸绝,古今奸雄中第一奇人”后,人们常常爱用一个“奸”字来概括曹操形象的性格特征。其实,《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也不是“奸”到了极点的扁平人物,而有着复杂个性特征的立体形象。汉人许劭评之为“乱世之奸雄”,其性格内涵有“奸”和“雄”两个层面。本教学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分析曹操的“奸”(多疑、狡诈、残忍、自私等)中有“雄”(有胆识、重谋略、讲忠义、视死如归等),并让学生通过探究、思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微观方法”分析小说节选部分曹操形象。
  2.探究曹操“经典名言”及相关评论,认识其自私与残忍。
  3.通过示例形式引领学生用“回目语言”对小说情节概括。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流程]
  课前预习:虽然《三国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但仍有些词语学生需要查阅工具书才能理解。因此,课前预习的主要内容确定为:①利用工具书,疏通文字;②了解“曹操献刀”之前相关情节。
  一、导语设计
  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的,大江只能淘尽英雄的物质形体,他们的人格魅力、精神境界将永远流传。虽然英雄们已淡漠在历史的云烟里,但我们通过亲近经典的方式,可以感受到他们激荡而又多彩的生活,触摸到他们跳动的脉搏。今天,我们大家一起走近三国时代一个毁誉参半的人物——曹操。
  二、文字疏通
  教师引领:预习时还有哪些文字不理解,请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学生质疑、解疑,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匡正。
  教师准备(略)
  (设计说明:虽然《三国演义》是白话小说,可仍然有难以理解的、重要的词语需要掌握。此环节主要是引领学生积累重要词语,为今后阅读古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献刀原因
  教师设问:课文开始说“袁绍在渤海,闻知董卓弄权”,“董卓弄权”是曹操献刀的原因。哪位同学简单介绍一下相关情节?
  学生介绍时,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要求其他学生补充。
  教师准备:“董卓弄权”指董卓把持朝政、逼杀大臣,然后又废掉汉少帝刘辩、立陈留王刘协为汉献帝,然后又杀死汉少帝、何太后和唐妃,并且在阳城屠杀百姓。
  (设计说明:此步骤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董卓残害天下、肆意妄为的恶行,知道曹操献刀势在必行,为分析曹操形象、认知曹操性格奠定基础。)
  四、曹操形象
  ㈠.分析方法:
  教师设问: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一般方法是什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发言,教师进行引导与修正。
  教师准备:分析人物一般有两个角度:一是小说正面刻画人物,主要包括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情描写、心理描写等;二是作者侧面描写人物,主要包括别人评介、他人衬托、环境烘托等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