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0小题,约6760字。

  语文
  时量:150分钟        分值:150分
  出题:康临华          审题:邱佳佳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考场号及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文学美感杂议   
  翁寒松
  文学较之哲学,除了共通的社会批判功能以外,还有其独特的风情。它有一种在字里行间洋溢着的诗情画意,有美好的欣赏性,这就是文学的美感。将好的文学作品成功地拍成电影,更给人以遐想、冲动和震撼。在近代文艺作品中,《简•爱》和《音乐之声》就是充分展示文学美感的作品,一往情深地讴歌了生活的美和人类道德的伟大。
  但是,欧美进入高度发达的商品社会后,已经很难奉献这样的经典之作了,正像音乐领域已经很难再出贝多芬、舒伯特等大师的作品一样。另一方面是人们的欣赏情调和欣赏能力已  经向简单化刺激方向蜕化。当年爱凑热闹的美国人组成拥有数十个分指挥的万人乐队来演奏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而且还盛情邀请作者本人赴美指挥。结果施特劳斯一曲指挥下来便逃之夭夭,因为那隆隆的击鼓声有如炮击,那管乐齐奏也有汽笛齐鸣的味道,美感被破坏殆尽,而“扬基”们却在那里喜形于色。由此可见,经典作品在“杯水主义”和“快餐文化”时兴的氛围里,其美感很多都要被附庸风雅和“猪八戒吃人参果”式的囫囵吞枣所销蚀。
  受世界流行风的影响,又由于自身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当今的中国文学也甚缺那种值得咀嚼的作品,而欣赏群也有点“顾不上”美感的仓促。缺乏哲学素养也许是文学美感短缺的重要原因,在文学评论类作品中尤其可以发现这一问题。文学作品是深沉还是浅薄,生活积累是客观条件,哲学素养则是更接近天才因素的东西。现代文学中每每出现的诸如“终极关怀”“话语结构”等令人费解的新鲜辞令,其实都是作者思维概括力和阐发力不足而生出的“怪胎”;只有深入浅出能力不足的人,才需要靠“造词”来吓唬民众,而这样做只能使文学的美感更加丧失。
  无论有多少客观原因,文学美感的“滑坡”仍要归结于文学的不争气。今天跟以往相比,社会的文明开放和心理健康程度已大为进步,生活的情趣和美感像春天的花朵一样绚丽开放,只有缺乏竞争力却又好高骛远的人才感受不到“世界真美好”。因此,美感问题完全应当和可以通过有才华的文学男女的努力来解决。
  ——选自2000年3月4日《科学时报》(本文有删改)
  ⒈从原文看,下列对“文学美感”概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学美感有文学独特的万种风情,是独立于文学的社会批判功能之外的、属于美学范畴的概念。
  B. 文学美感是一种具有美好的欣赏性、字里行间充满着诗情画意的作品给人的情感体验。
  C. 文学美感具有艺术的共通性,好多文学作品拍成好的电影后,更能够给人以美感享受。
  D.文学美感具有时代性,近现代优秀文学作品能给人以遐想、冲动和震撼,古代的则不能。
  ⒉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 施特劳斯从美国“逃之夭夭”,是听觉承受不住如汽笛齐鸣的管乐齐奏和炮击般的隆隆鼓声。
  B. 防止当代文学美感的“滑坡”,需要作者努力,也需要提升读者的欣赏情调和欣赏能力。
  C. 社会的文明开放和心理健康程度的进步,为文学美感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和精神基础。
  D.本文针砭了追求感官刺激和急功近利的时弊,呼吁作者重视生活积累和哲学素养,并期待文学美感的回归。
  ⒊ 依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社会商品化的程度越高,物质就越丰富,生活节奏也越快;可是,人们的欣赏情调和欣赏能力反而只会越来越简单化。
  B.因为哲学素养是更接近天才因素的东西,所以只要提高作家的哲学素养,就可望诞生美感厚重而耐人寻味的文学作品。
  C.在欣赏文学、音乐乃至绘画等艺术时,只有具备了高品位的欣赏情调和较强的欣赏能力,才能超越感官刺激的低级层面。
  D.文章结尾说“美感问题完全应当和可以通过有才华的文学男女的努力来解决”。 可见,解决美感问题的职责在于当代文学青年。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游褒禅山记(节选)
  王安石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