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840字。
《肖邦故园》课堂实录
1.上课。
胡老师(语文):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散文<肖邦故园>,作者是波兰著名作家雅-伊瓦什凯维奇。
今天这篇课文有点特别,谈的是音乐巨匠肖邦,涉及到很多音乐方面的知识,所以我们今天把音乐课周老师也请来了,周老师会对我们理解课文提供很多帮助。我们欢迎周老师!(鼓掌。)周老师,我们和大家一起先来看一段录象吧。(录象1。)
大家刚才看到的画面,就是波兰平原,波兰的原野和村庄。这就是肖邦的故乡,肖邦的祖国。
周老师,刚才我们还听到一段优美的音乐,这是什么曲子?是肖邦的吗?
周老师(音乐):是的,是肖邦的升f小调夜曲。
胡老师: 那么,是不是请周老师先给我们介绍一下肖邦,告诉我们作为音乐家的肖邦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2.周老师介绍肖邦。
3.预习反馈。
胡老师:谢谢周老师.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吧。
上课之前,同学们都作了预习,应该大体上把握了文章的思路。现在我提两个问题,看看大家预习的情况。
(问题1)肖邦故园的特征是什么?
学生:清寒,简陋,朴素。
(问题2) 经过岁月的洗涤,现在人们怎么称呼肖邦故园?
学生:古迹,圣地,殿堂,摇篮,源泉。
(问题3)那么,为什么这个清寒、简陋、朴素的小屋,现在在波兰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心中,具有了如此崇高的地位呢?
学生: 因为是肖邦的出生地,肖邦后来成了伟大的音乐家。还因为故园有精神上的象征意义,是波兰的骄傲,是凝聚波兰民族的“最坚韧的纽带”。
4.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
胡老师: 好的,大家答得都不错。刚才是我给同学们提的问题。在预习过程中,同学们也给我提出了许多碰到的问题,我收到了这么多提问纸条。提的问题都很有意思,说明同学们都动了脑筋了。我选了几个有代表性的问题,我想把这些问题交给大家,我们一起来讨论,看看该怎么回答。
(实物投影 问题1 ) 陆洪敏同学问:肖邦的音乐创作与他的生活、与他的故居有必然联系吗?
讨论。
学生:有联系。第4自然段有这样的句子:“艺术家的创作,无疑跟各自出身的环境,跟生活周围的景色有着密切的联系。”
胡老师:那么,是什么样的联系?
学生:“渊源关系”。
胡老师:也就是说,肖邦的故园是他音乐创作的什么?
学生:“源泉”。
(实物投影 问题2 ) 朱晓苏同学问:“在他心目中,这小小的庄子就是整个祖国乡村的象征。”为何庄子就是祖国乡村的象征?“祖国乡村”是否包括城市部分?
讨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