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690字。
“情从对面飞来” 课堂教学实录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刚刚学过《唐诗宋词选读》,唐诗宋词美么?……是啊,唐诗宋词就是一座流光溢彩的殿堂,徜徉其中,让我们个个目眩神迷,流连忘返,今天让我们一起来鉴赏一组诗歌,看看能不能从中发现什么奥秘。
二、探究发现:
(教学目的:通过引导,使学生探究发现“对面落笔”这个知识点,培育问题意识,锻炼思维方式,训练语言表达。)
师:我们先来看一首大家都非常熟悉的诗。
Ppt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唐)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生:一起读。
师:这首诗的前两句直抒胸臆,以漂泊异乡,苦作异客的孤独落寞来反衬佳节思亲的焦灼、深挚,不经迂回,直奔题旨。三四句却有点特殊,明明是王维自己流离异乡,思念家乡,思念兄弟,却跨越时空,落笔对面,不写自己,而写兄弟,遥想家乡的兄弟们重阳登高,遍插茱萸时,想念诗人,这样写有没有道理?
生:思考。
师:再来看一首诗。
Ppt2:游子
孟郊(唐)
萱草生堂阶,
游子行天涯。
慈亲倚堂门,
不见萱草花。
师:(指着图片)知道这是什么花吗?
生:摇头。
师:(简介)这就是平时常见的金针、黄花菜,也叫“忘忧草”,是咱们中国的“母亲之花”。所以,母亲节(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除了康乃馨还可以送一支萱草花给母亲。
生:朗读(一朗读较好的同学朗读)。
师:这首诗的题目是《游子》,可通篇却只是写谁的神情举止?
生:慈母。
师:这样写离题吗?
生:继续思考。
师:(引导)我们刚刚看到的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它们都是抒发什么情感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兄弟们的谈话他听得见吗?《游子》中的游子行走天涯,“慈亲倚堂门,不见萱草花。”这些行动和心理描写他看得见吗?是写实,还是想象?这是什么表现技巧呢?
生:分小组讨论(4人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