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700字。
《词三首(二)》学案
班级: 姓名: 编写:高亚飞;审校:宋晓亚
第一学时
《念奴娇•赤壁怀古》
一. 学习目标
1.了解豪放词的风格,把握这首词的创作技巧。
2.明确豪放词与婉约词的区别。
3.学习苏轼执着于人生价值的追求和豪放豁达的人生态度。
二.学习重点
1.情与景的结合
2.比较欣赏:本词与柳永《八声甘州》的艺术风格。
三.学习难点
正确理解苏轼“人生如梦”的人生态度。
四.学习过程
1.教师有感情范读课文,正音。
2.学生对照注释疏通词义。
3.理解鉴赏
⑴上片写景,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组合在一起,给人什么感觉?
明确:大江,白浪,赤壁,乱石,惊涛,浪花
雄浑壮阔气势非凡境界开阔
⑵《赤壁怀古》下片可分为两层,一层写人,一层写己,那么写了什么人?苏子笔下该人物是什么形象?
明确:历史英雄人物周瑜,可以说是咏史。年轻气盛,雄姿英发,风流倜傥,雄才大略,是建功立业的英雄。
⑶大家所知的《三国演义》中周瑜是什么样的人?
明确:风流倜傥,有勇有谋,但气量狭窄,嫉妒心强,最后被诸葛亮给气死了。
⑷《三国演义》里周瑜是有优点有缺点的人物形象。为什么在苏轼笔下却只有优点?刻画周瑜也只选取了两个有代表性的镜头,为什么?
明确:说明了苏轼仰慕的是他年轻而建功立业,为和下文写自己年近半百,早生华发,功业无成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他渴望建功立业,却壮志难酬的感怀。所以下片可谓抒怀。
⑸英雄人物是“遥想”出来的,这在艺术上叫什么写法?
明确:虚写
⑹讨论:有人说“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体现了苏轼消极的处世态度,你怎么理解?
明确:本词表现了苏轼复杂矛盾的思想。苏轼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响。他一方面仰慕屈原,诸葛亮经世济世,也渴望建功立业,一方面又酷爱陶潜,追慕老庄,在政治环境中能保持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而且还跟许多和尚亲密往来,精通禅学。在苏轼这里把本来相矛盾的三家思想结合起来,用“外儒内道”的形式解读政治和生活。这首词中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激起了他的豪迈奋发之情,同自己现状比较,又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产生了“人生如梦”的感伤。这首词具有感奋和感伤的色彩,这种感伤又激发人们对人生的进一步追求。这正是这首词的理趣所在。总体上讲是感奋压倒感伤的。因此这首词反映了苏轼宽阔的胸襟,豪放的风格和开阔的境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