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童稚记趣》课件及同步练习(冀教版七上)
│《童稚记趣》同步练习.doc
│第10课《童稚记趣》课件(冀教版七上).ppt
├─第11课《送董邵南序》课件及同步练习(冀教版七上)
│第11课《送董邵南序》同步练习(冀教版七上).doc
│第11课《送董邵南序》课件(冀教版七上).ppt
├─第12课《父亲的谜语》课件及同步练习(冀教版七上)
│《父亲的谜语》同步练习.doc
│第12课《父亲的谜语》课件(冀教版七上).ppt
├─第13课《我的母亲》课件(2课件打包)(冀教版七上)
│第13课《我的母亲》课件1(冀教版七上).ppt
│第13课《我的母亲》课件2(冀教版七上).ppt
├─第14课《合欢树》课件及同步练习(冀教版七上)
│《合欢树》同步练习.doc
│第14课《合欢树》课件(冀教版七上).ppt
├─第15课《麦琪的礼物》课件(2课件打包)(冀教版七上)
│第15课《麦琪的礼物》课件1(冀教版七上).ppt
│第15课《麦琪的礼物》课件2(冀教版七上).ppt
├─第16《春》课件及同步练习(冀教版七上)
│第16《春》同步练习(冀教版七上).doc
│第16《春》课件(冀教版七上).ppt
├─第17课《济南的冬天》课件及同步练习(冀教版七上)
│《济南的冬天》同步练习.doc
│第17课《济南的冬天》课件(冀教版七上).ppt
├─第18课《秋颂》课件及同步练习(冀教版七上)
│《秋颂》同步练习.doc
│第18课《秋颂》课件(冀教版七上).ppt
├─第19课《四季交响曲》课件、教案及同步练习(冀教版七上)
│《四季交响曲》同步练习.doc
│《四季交响曲》教案.doc
│第19课《四季交响曲》课件(冀教版七上).ppt
├─第1课《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三则》课件及同步练习(冀教版七上)
│《中国古代神话三则》同步练习.doc
│第1课《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三则》课件(冀教版七上).ppt
├─第20课《与朱元思书》课件、mp3配乐朗读及学习要点(冀教版七上)
│《与朱元思书》mp3配乐朗读(女声).mp3
│《与朱元思书》学习要点.doc
│第20课《与朱元思书》课件(冀教版七上).ppt
├─第21课《论语(十则)》课件、综合能力测试题(冀教版七上)
│《论语》十则·综合能力测试题.doc
│第21课《论语(十则)》课件(冀教版七上).ppt
├─第22课《为学》课件、同步练习(冀教版七上)
│《为学》同步练习.doc
│第22课《为学》课件(冀教版七上).ppt
├─第23课《论读书》课件(2课件打包)(冀教版七上)
│第23课《论读书》课件1(冀教版七上).ppt
│第23课《论读书》课件2(冀教版七上).ppt
├─第24课《我的长生果》课件、同步练习(冀教版七上)
│《我的“长生果”》有讲有练.doc
│第24课《我的长生果》课件(冀教版七上).ppt
├─第25课《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课件、学案及答案(冀教版七上)
│《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学案及答案.doc
│第25课《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课件(冀教版七上).ppt
├─第26课《悬崖边的树》课件及同步练习(冀教版七上)
│《悬崖边的树》练习题.doc
│第26课《悬崖边的树》课件(冀教版七上).ppt
├─第27课《根》课件及同步练习(冀教版七上)
│《根》练习题.doc
│第27课《根》课件(冀教版七上).ppt
├─第28课《露》课件及同步练习(冀教版七上)
│《露》练习题.doc
│第28课《露》课件(冀教版七上).ppt
├─第29课《木兰诗》课件、rm音频课文朗读(冀教版七上)
│《木兰诗》rm视频朗读.rm
│第29课《木兰诗》课件(冀教版七上).ppt
├─第2课〈皇帝的新装》说课课件及授课课件(冀教版七上)
│第2课〈皇帝的新装》说课课件(冀教版七上).ppt
│第2课《皇帝的新装》课件(冀教版七上).ppt
├─第30课《陌上桑》课件、rm音频课文朗读(冀教版七上)
│《陌上桑》rm音频课文朗读.rm
│第30课《陌上桑》课件(冀教版七上).ppt
├─第3课《金鸟》课件及同步练习(冀教版七上)
│《金鸟》同步练习.doc
│第3课《金鸟》课件(冀教版七上).ppt
├─第4课《牛郎织女》课件及同步练习(冀教版七上)
│《牛郎织女》同步练习.doc
│第4课《牛郎织女》课件(冀教版七上).ppt
├─第5课《小溪流的歌》课件(2课件打包)(冀教版七上)
│第5课《小溪流的歌》课件1(冀教版七上).ppt
│第5课《小溪流的歌》课件2(冀教版七上).ppt
├─第6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及同步练习(冀教版七上)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练习.doc
│第6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冀教版七上).ppt
├─第7课〈拣麦穗》课件(2课件打包)(冀教版七上)
│第7课〈拣麦穗》课件1(冀教版七上).ppt
│第7课《拣麦穗》课件2(冀教版七上).ppt
├─第8课《爸爸的花儿落了》课件(2课件打包)(冀教版七上)
│第8课《爸爸的花儿落了》课件1(冀教版七上).ppt
│第8课《爸爸的花儿落了》课件2 (冀教版七上).ppt
└─第9课《童年》课件及练习ppt课件(冀教版七上)
第9课《童年》课件(冀教版七上).ppt
高尔基《童年》练习ppt课件.ppt
1.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鸷鸟( ) 攫( ) 颛( ) 柘木( ) 堙于东海( ) 白喙( )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
⑴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废: )
⑵杀黑龙以济冀州(济: )
⑶夸父与日逐走(走: )
⑷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溺: )
⑸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堙: )
3.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⑴苍天补,四极正,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⑵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⑶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4.女娲为什么补天?(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5.女娲补天的过程中,做了哪四件事?(用自己的话回答)
⑴ ⑵
⑶ ⑷
6.夸父最终死去的原因是 。
7.精卫为什么要填海呢?
第二部分:
(一)女娲造人
开天辟地之后,世界上充满了勃勃生气,草木遍于原野,江河奔流四方,猛兽出没,飞禽翱翔,鱼龙沉浮,到处涌动着活力。女神女娲目睹世间万象,非常高兴,但不知什么原因,她的心中总是隐隐浮起一种孤独感,总觉得万物之中还缺少一股灵气。
一天,女娲来到河边,在静静的水面上看见了自己的倒影。这时,她才猛然醒悟到,如果世间有许许多多和自己一样的生命,相互说说话,不是可以解除孤独和寂寞了吗?于是女娲决定按照自身形体塑造新的、更有灵气的生命。
女娲挖了大量黄泥,掺着河水,对照着自己的倒影,揉捏起来。很快,第一个泥娃娃便创造出来。这个泥娃娃刚落地,就蹦蹦跳跳,吵吵闹闹,十分神气。女娲心中非常满意,对自己学习目标:
1、了解童话的文体特点,理解想象和夸张的作用
2、把掌故事情节,领悟作者的意图
3、训练分角色朗读能力,提升复述能力
一、积累整合
1、给下列加点的字读音。
打鼾( )饶赦( )赎罪( )斫下( )
恐吓( )刹那( )喧哗( )
2、解释下列词语并造句。
(1)忘恩负义:——————————————————————
(2)毫不犹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思考与探究
1、为什么只有小儿子才会发现丢失金苹果的秘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狐狸为什么要帮小王子呢?那小狐狸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个哥哥和小王子形成鲜明对比,更加突出出小王子的什么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狐狸的愿望是王子将自己身射死,割下头和爪子,好破除施在自己身上的魔法,这个愿望在它遇见小王子甚至遇见大王子,就可以实现,但狐狸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体会文章的语气特点。
理解并掌握课文的生字词。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故事寄托的精神。
一、积累整合。
1、给下列字注音。
牛虻( ) 山峦( ) 梭子( ) 瞌睡( )
拗( )不过 落下( ) 酿造( )
2、用心体会下列加点的词的作用。
(1)、他老是挑很好的草地,让牛吃又肥又嫩的青草;家里吃的干草,筛得一点儿土也没有。牛渴了,他就牵着它到小溪的上游,让它喝干净的水。
作者用一连串的动词和形容词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
(2)、那头牛跟他很亲密,用温和的眼睛看着他,有时候还伸出舌头舔舔他的手,怪有意思的。
学习目标:
1、 背诵课文。
2、 了解古今词义的差别,掌握基本的解词方法。
3、 理解全文内容及关键句子的含义;理解作者的“物外之趣”。
一、积累整合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童稚( ) 土砾( ) 丘壑( ) 藐小( )
鹤唳云端( ) 怡然( ) 癞虾蟆( )(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故时有物外之趣。
(2)、项为之强。
(3)、又留蚊于素账中。
(4)、徐喷以烟。
(5)、驱之别院。
(6)、方出神。
3、从课文中我们看出作者幼时非常热爱生活,他对藐小事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对于我们今后观察生活,发现生活,感悟生活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关于作者:
吴均,南朝梁文学家。他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他通史学,私自撰写《齐春秋》,披露了当时统治集团的不少丑闻。他因此受到了武帝免其职焚其稿的迫害。后奉诏撰写《通史》,上起三皇,下迄齐代,未成身死。善诗文。其诗清新,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长,文科清拔有古气,时人或仿效之,称为'吴均体'。
学习本文,首先朗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并结合课文的全部注释,找出生字、生词,查字典逐一注音、解释。理清文章结构。
文章分三段。
第1段,总写富春江从富阳至桐庐间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第2段分写'异水',以水'清'和流'急'的特点突出其'异'。
第3段分写'奇山',以群峰对峙,争高直指和水声鸟声蝉声猿声突出其'奇'。
思考:
1、读了此文,你认为这篇文章从应用范围及标题形式看,它属于什么文体?从文章内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
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思路,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论述的观点。
2、仔细揣摩关键词句的内涵和表达作用,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增强语感。
3、认识“背书”在写作中独有的地位和积极意义。
学习重点:
认识“背书”在写作中独有的地位和积极意义,唤起学生的背书意识。
学习难点:
分辨各种论证方法在文中的综合运用。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预习导航
议论文的文体知识
这篇文章的体裁是议论文,它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出现在文章标题、开头、篇末、论述过程中或需自行概括)
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材料。(包括事实和道理两种——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主要有举例论证、比喻论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