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题,约6890字。
莆田二十八中11—12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九年级语文
一、古诗文默写 (10分,选填10处即可。)
1、古诗文默写
(1). 江山如此多娇, 。(毛泽东《沁园春•雪》)
(2) ,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3)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 。(诸葛亮《出师表》)
(4) ,背灼炎天光。(白居易《观刈麦》)
(5)鸡声茅店月, 。(晚唐•温庭筠《商山早行》)
(6)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抒发主人公杀敌为国,守卫边疆的坦荡胸怀和豪情壮志的诗句是: , , 。
(7)表现陈涉具有远大抱负的句子是: 。
(8)辛弃疾的《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充分表达作者作战目的和最高理想的句子是: , 。
(9)古代送别诗中,有很多情景交融的诗句,虽只字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着悠悠不尽的情思,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请写出你学过的这样的诗句: , 。
二、文言文阅读(17分)
甲:(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2)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 ,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3)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乙: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注:①病笃:病重 ②股肱:股,大腿;肱,自肩至肘的部分。股肱,用以比喻辅佐之臣。③敕:告诫,嘱咐。
2.甲文选自课文《出师表 》,表是一种(大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文体)。在(1)段中,诸葛亮向后主 (人名)提出了 的建议。(2分)
3.甲文中的“先帝”与乙文的“先主”都是指 (人名)。乙文写的是 的事,即甲文中“ ”这一句话所指的内容。(3分)
4、.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先帝不以臣卑鄙 (2) 深入不毛
(3)猥自枉屈 (4)恢弘志士之气
5、翻译句子。(4分)
(1)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6、请写出一个历来人们称赞诸葛亮的成语来评价他的高风亮节,并结合甲文、乙文中的内容,谈谈你对诸葛亮的看法。(4分)
三、现代文阅读(3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7—9)题。(10分)
从“试试看”起步
①日本影片《典子》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典子要独自外出旅行,以考验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这对于一个没有双臂的姑娘来说,是不可思议的事。她的妈妈心疼了,不同意。这时候, 典子倔强地昂着头,一连对妈妈说了五六句"试试看" !这一声比一声高的“试试看”,把我的心震动了。典子最后是胜利者。
②“试试看”,这是勇敢者的宣言。
③一个人没有点志气,没有点精神,是不大敢说“试试看”的。有许多青年朋友,其实并不一定真的什么事也干不成,可是自卑感压抑了他们的聪明才智,于是遇事畏首畏尾,不敢说 “试试看”。无根据地把自己比作火炬当然不好,但连萤火虫也不敢自比就更不好了。应当去努力发光,切不可用深色的翅膀将原有的光也拼命遮掩起来。
④鲁迅先生说:“一定要有自信的勇气,才会有工作的勇气!这尤其是对的。”我以为,“试试看”应当成为我们的座右铭。我能不能在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得名次?试试看!我能不能 写出成功的作品?试试看!我能不能搞成功这项小发明?试试看!试试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