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小题,约9580字。
宝山区2011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考试
语 文 试 卷
考生注意:
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清楚。
2.所有试题的答案必须全部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答题时应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纸题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3.本试卷共6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 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一6题。(17分)
重阳节启示:文化的生命传承
顾晓鸣
①国庆刚过,又临重阳。重阳(农历九月初九),这由“九”和“九”两个阳数叠加而成的时日,谐音“久久”;这一天“登高”的习俗,又喻指着:人往高处走,一年的形成到了提升超越的时刻。
②在这样一个时刻,用心体会与传统佳节相连的中国文化中关于时间、生命和生活,以及个人、人生和社群的深邃智慧,有助于把外在的节日安排,转化为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地区内在的节日持守(过节礼仪和习俗);有助于通过“创旧”,创新出各种与相应佳节有关联的独特活动和文化产品;更可以明白传统佳节成为现代生活中法定节日的深远意义。
③传统佳节是人类社会文化特质的外显,在生命和历史的长河中,一个个时间节点被标记为民族的节日,以族人富有生命意蕴的节庆活动激活之,彰显之,流传之。这是一个“文化记忆”的重要机制一一一是文字,而是仪式,而“节日”就在这两个方面,突出地镌刻着历史流程凝结而成的文化传统:“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等词汇,是那样的隽永醒目,结晶了丰富、动态、充满生机的文化意蕴;与之相连的节庆活动和礼仪以及食品、衣妆等,是生活过程中的“文化语言”,通过亲子的生命传递和行为习得,世事悠悠永流传。这启示我们,当有了以这些传统节日标识的时间点之后,如何传承和创建相应的、能充分显示节日文化内涵的活动和礼仪,是一个课题。
④重阳节是“老人节”。“老人”,是世界各民族文化中都有的“长者”或“长老”(Elders),这既是一个家庭中孩子的父(母)辈,血缘的祖先,更是一个社会的先人,代表着整个民族的智者,象征着文化传统的创造和传承的生命源头。在这个意义上,重阳节作为老人节,本质上就是关怀父母,彰显老一辈的生命给予,尊崇传统的久远绵长。重阳节堪称中国的父母节,而较之一般的母亲节和父亲节,含义更为深刻。
1.说说第②段中“创旧”一词在文中的含义。(2分)
2.联系上下文,填入第⑥段开头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 )(2分)
A.可是; B.总而言之; C.退一步说; D.更进一步。
3.关于重阳节文化内涵理解最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通过生命传递和行为习得而得以永久流传。
B.彰显中华文明“尊老爱幼”的久远传统。
C.昭示着文化传递和创造性转化的内在机制。
D.体现“天人合一”的积极的生活理想境界。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一12题。(21分)
黄土的儿子
王安忆
①去陕北是我难忘的经历。那是一九九〇年的初春,陕西电视台正在播放根据路遥长篇小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平凡的世界》。我们走到哪里都能听见人们在议论《平凡的世界》。每天吃过晚饭,播完新闻毛阿敏演唱的主题歌响起,这时候,无论是县委书记,大学教师,还是工人、农民,全都放下手里的事情,坐到了电视机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