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8460字。
  第Ⅰ卷  (选择题  共36分)
  一、基础知识选择题,完成1~6题(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脊(jǐ)髓     轻佻(tiào)   芙蓉褥(rù)       礼节甚倨(jù)
  B. 懵(měng)懂   马嵬(wéi)    声声思(sī)       吉凶倚(yī)伏
  C. 霓裳(cháng)    教坊(fāng)   置煴(yūn)火      教我捱(ái)不的
  D. 搬调(tiáo)   管弦(xuán)     悄(qiǎo)无言     悲风为我旋(xuàn)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阜盛     嫡亲    斧钺汤镬     孽根祸胎  
  B.贬谪     悚然    放涎无礼     潜移默化
  C.庠序     自栩    沸反盈天     插科打诨  
  D.厮混     寒暄    繁文褥节     遍体鳞伤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规模相当大的百货商场人来人往,挤得不可开交。
  B.巧夺天工的大自然刺激了她的感官,也抚慰了她的心灵。
  C.他出狱后,仍不思悔改,和一个盗车犯同心同德,半年之内偷了三辆车。
  D.他的作文想象丰富,表达流畅,老师十分赞赏,称他的文章如天马行空,很有特点。
  4.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羽扇纶巾,谈笑问,樯橹灰飞烟灭。”(借代。借“羽扇纶巾”代指周瑜的飒爽英姿,借“樯橹”代指孙、刘水军。作者意在赞美周瑜风雅闲散,谈笑自若,运筹帷幄,轻松地挫败了敌人。)
  B.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运用了比喻和对比,揭示衬托出马克思发现剩余价值规律的划时代意义。)
  C.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运用了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表现了林黛玉聪明灵秀、体弱多病的特点。)
  D.“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反语。作者明贬暗褒,表面上嘲讽批判,实质上揭示了贾宝玉的叛逆性格——不愿受封建传统束缚,不服从封建统治者的要求。)
  5.选出下列对加点词语有不正确的解释的一项(    )
  A.①扪参历井(经过)  ②不经之谈(荒诞无根据)  ③声声思(悲伤)
  B.①兼天涌(连)      ②急暮砧(捣衣石)        ③艰难苦恨(艰苦)
  C.①臣等不肖(不才)  ②庸人尚羞之(以…为羞)  ③虞常果引张胜(招供)
  D.①善属文(连缀)    ②让单于(责备)    ③精思傅会(文章的组织布局命意修辞)
  6.选出下列判断或解说正确的一项(    )
  A.王熙凤是贾宝玉的亲叔伯嫂子,林黛玉和贾宝玉是姑舅表亲。
  B.“感斯人言”和“为降虏于蛮夷”都是被动句。
  C.“送客湓浦口”和“求人可使报秦者”都是状语后置句。
  D.“如听仙乐耳暂明”的意思是耳朵里犹如听到了神仙奏出的音乐一般感到暂时清明。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9分,每小题3分)
  吟诵的前世今生
  吟诵,是汉文化圈中的人们对汉语诗文的传统诵读方式,也是中国人学习文化的高效方法,有着三千年以上的历史,代代相传,丰富多彩,精美绝伦,在历史上起到过极其重要的社会作用,有着重大的文化价值。汉语的诗词文赋,大部分是使用吟诵的方式创作的,通过吟诵的方式,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其精神内涵和审美韵味。吟诵是汉诗文的活态。
  吟诵通过私塾和官学教育体系口传心授,流传至今。吟诵的内容是经典和诗文,吟诵的形式则是依照了汉语的特点和诗词格律而进行,从内到外都是中华文明精神的结晶,体现着大雅君子风范。它是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汉以前有歌有诵,是否有吟尚不明。尽管有个别文献提到了吟,但是语焉不详。东汉以后有歌有吟有诵。凡诗文皆可吟诵,历代的歌诗(诗、骚、乐府、词、曲等)在不能歌之后,亦用吟诵之法传承。凡文人皆会吟诵,唱和酬答,教育学习,多用吟诵。历史上有很多吟诵名家,如谢安、王阳明等。明清两朝,吟诵尤为发达,更为学习诗词文赋和八股文的方法。吟诵主要通过古代的教育系统传承。老师把对诗文的理解,灌注在吟诵之中,整个儿传给学生。所谓读书声,即吟诵声,诗词多吟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