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4题,约13290字。

  广东省吴川一中2012届高三10月份月考
  语文试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区域。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另发的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勾结/勾当     扫除/扫帚     咽气/狼吞虎咽       兴奋/兴高采烈
  B.奔跑/投奔     空气/空闲      累赘/罪行累累      丧礼/丧心病狂
  C.栏杆/竹竿     侪辈/肚脐     投缘/不容置喙       俘虏/饿殍遍野
  D.宣布/渲染     凄怆/呛人     旺盛/矫枉过正       假装/久假不归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我国目前有1600万教育工作者,他们长期以来兢兢业业,默默耕耘,甘为人梯,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为我国教育事业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耳濡目染,塑造出德才兼备的一代代新人,使漫漫教育征途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A.兢兢业业      B.不可磨灭     C.耳濡目染      D.薪火相传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这位奋斗在科技领域的优秀共产党员,曾经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创业之星”等多项荣誉称号。
  B. 雷锋助人为乐、默默奉献的精神,曾激励着几代人,然而,在生活逐渐富裕起来的今天,雷锋精神竟然被许多人冷漠乃至遗忘了。
  C.中国民众之所以对日方态度表示不满,是因为日方在一些历史问题上,没有采取正确的态度,没有客观、负责任地反省自身导致的。
  D.10年前,英国农民卡龙因银行操作失误“吞”了7万镑存款,自此他一家人的生活便陷入困境,但银行却一味以“拖字诀”敷衍他。
  4.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塔里木河是一条河岸散乱的河流,夏季过去,汹涌的河水已变得平静和细瘦。
  。      。车子向前,茂密的树林,渐次变得稀疏。     。    。虽然,他们也许已经死去,年复一年的风沙,折断了树枝,剥开了树皮。     。我喜欢这些树,视他们为上天昭示给人类的精神榜样。
  ①这些树,多数已经飘落了黄色的叶子,呈现出一种刚劲和苍凉。
  ②树的脚下,已经薄薄厚厚地铺上一片黄沙。
  ③河的两岸,是密密麻麻的胡杨树林。
  ④可是树的残干依然挺立,像一群强悍的舞者,向天空和大地顽强地倾诉着它们的意志和信念。
  ⑤独立的树林,有的如石雕,有的如铜雕。
  A.③②①④⑤    B.③①②⑤④     C.②③⑤④①    D.③①④②⑤
  二、本大题为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亭林先生神道表
  清•全祖望
  先生字曰宁人,改名炎武①,学者称为亭林先生。少落落有大志,不与人苟同,耿介绝俗。最与里中归庄相善,共游复社。于书无所不窥,尤留心经世之学。其时四国多虞,太息天下乏材以至败坏。历览《二十一史》、《十三朝实录》、《天下图经》,有关于民生之利害者随录之,旁推互证,务质之今日所可行,而不为泥古之空言。晚益笃志《六经》,而《日知录》三十卷,尤为先生终身精诣之书,凡经史之粹言具在焉。
  乙酉之夏,太安人②六十,避兵常熟之郊,谓先生曰:“我虽妇人哉,然受国恩矣,果有大故,我则死之。”遗言后人莫事二姓。先生方应昆山令杨永言之辟,与嘉定诸生吴其沆及归庄共起兵,以从夏文忠公于吴。次年,几豫吴胜兆之祸,更欲赴海上,道梗不前。
  先生既抱故国之戚,焦原毒浪③,日无宁晷。遍游沿江一带,以观旧都畿辅之胜。戊戌,遍游北都诸畿甸,直抵山海关外,以观大东。丁巳,六谒思陵,始卜居陕之华阴。初先生遍观四方,其心耿耿未下。先生置五十亩田于华下供晨夕,而东西开垦所入,别贮之以备有事。
  方大学士孝感以书招先生为助。答曰:“愿以一死谢公,最下则逃之世外。”孝感惧而止。戊午大科,诏下,诸公争欲致之。先生豫令诸门人之在京者辞曰:“刀绳具在,无速我死!”次年大修《明史》,诸公又欲特荐之。贻书叶学士訒庵,请以身殉得免。或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