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5题,约7430字。

  2011学年第二学期高一第一次阶段性测试
  语文试卷(必修三1、2专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 (30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 (     )
  A.湖泊(pō)    窥(guī)视       潜(qiǎn)藏    后裔(yì)                       
  B.急湍(tuān)    伶仃(dīng)        纤(qiàn)绳      载(zài)体      
  C.隽(jùn)永   苦楚(chǔ)         勒(lēi)紧     蹂躏(lìn)
  D.逮(dǎi)捕   干瘪(biě)       瞭(liáo)望    慰藉(jiè)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     )
  A. 炽热         陶  冶           层峦迭嶂       震聋发聩
  B. 寒暄         林荫道           墨守陈规       销声匿迹  
  C. 摇曳         取  缔           茕茕孑立       命途多舛
  D. 渲泄         拖  沓           了了无几       至高无上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组 (     )
  A.明星出书本无可厚非,但有的书错别字多到让人叹为观止,简直不堪卒读。
  B.从小时候起,家长和老师就耳提面命,小到穿衣吃饭,大到待人接物,林林总总,无所不至。
  C.我们要正告日本的某些当政者,如果对中国政府的严正立场和强烈抗议置之度外,一意孤行,他们必将自食其果。
  D.两次攀登世界高峰的失败没有使他灰心,经过三年的精心准备,终于功败垂成,于今年夏天攀上珠峰。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组(     )
  A.为了防止这次竞拍免遭再次流拍的结局,拍卖行可谓是绞尽脑汁,制订了一系列的对策,但结果还是让人遗憾。
  B.这位江西姑娘在51届“世界小姐”大赛中脱颖而出,获得第四名,成为本次大赛惟一进入“十佳”殊荣的亚洲选手。
  C.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之后,面临着一系列深层次的重大思想理论问题,它们是中国改革和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带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
  D.为了实现居民消费增长率在这几年中比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高出1-2个百分点,必须实行切实的鼓励政策。
  5.下列各项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组(     )
  A.闻一多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有诗集《红烛》《死水》,在新诗格律化方面提出了“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B.《致西伯利亚的囚徒》和《啊,船长,我的船长哟!》都是政治抒情诗,作者分别是俄国的普希金和美国的惠特曼。
  C.舒婷,原名龚佩瑜,中国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作品有《双桅船》、《致橡树》等。朦胧派诗代表诗人还有顾城、北岛等。
  D.屈原,我国最早的大诗人,名平,字原,战国楚人。他是“楚辞”的创立者,《楚辞》是他的作品集。
  6.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矫诏纷出(假托)             以旌其所为(表扬)
  B.傫然在墓(并合在一起的样子) 除魏阉废祠之址(整理)
  C.按诛五人(按照法令)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表率)
  D.逡巡畏义(迟疑不决)         不敢复有株治(株连)
  7.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现象不同其他项的一项是(     )
  A.安能屈豪杰之流              B.道海安、如皋
  C.去今之墓而葬焉              D.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8.下列对加点虚词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几以不纳死                  ②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
  ③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④使北营,留北关外,为一卷
  A.①②同,③④不同。              B.①②同,③④也同。
  C.①②不同,③④同。              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9.请选出和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      )
  例: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A.为巡船所物色                     B.斯固百世之遇也
  C.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        D.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10.下列句中的加点字,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穷饿无聊,追购又急             B.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C.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         C.吴之民方痛心焉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9分,每小题3分)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给“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下的定义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被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它强调两个重要的条件:一是“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文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 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之化多样性和人类的创追力”;二是“在本公约中,只考虑符合现有的国标人权文件,各群体、团体和个人之间相互尊重的需要和顺应可持续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遭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例如口头传说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等。所有这些形式都与孕育它的民族、地域生长在一起,构成不可拆解的文化综合体。
  以我国的古琴艺术为例。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的价值不只在于古琴这种乐器本身,也不限于古琴曲目和弹奏技术,更重要的在于以古琴为聚合点而构建的传统美学特质及哲学意味,并且这种美学特质和哲学意味贯穿于中华雅文化的发展当中。由于钟子期和俞伯牙高山流水的故事是以古琴为依托的,所以不仅深邃感人,而且历久弥新。可以说,知音意识和获得知音的愉悦成为雅士阶层不可分割的一种人生内容,于是音乐境界与生命境界、乐品与诗品之品都互相沟通。而遵循“大音希声”的哲学原理,古琴艺术又将儒家的中正平和、道家的清静淡远融汇于乐曲之中。
  每一项真正符合标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不可能以一个物质符号(比如古琴乐器本身)独立存在。相对于物质符号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那些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