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作文如何做到“丰富”
李玉山
一、 怎样理解“丰富”
1.材料丰富
文章的材料,就记叙而言,体现为揭示中心的情景事物;就议论而言,体现为论证论点的事实和理论(即论据)。内容的充实,需要丰富的材料来支撑;但材料丰富,并不是简单地堆砌材料,也不是多多益善,而是要典型精当、新鲜活泼,能足以表现文章的中心。
  2. 形象丰满   
  所谓“形象”,包括两类:一是记叙类文章所表现创造出来的生活图景,包括自我在内的人物形象、写景状物所描绘的景物意象等;二指文学性比较强的文章中人物的精神面貌、性格特征,情景的画面感、形象感等。形象丰满,指的是生动完整、具体可感,个性鲜明,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3. 意境深远   
  意境指文章通过具体形象的描绘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等,意境深远指的是这种思想情感具有典型性和启发性,能给读者带来丰富的想象。用一句俗话说,就是情景交融,耐人寻味,给读者留有琢磨思考的余地。
二、怎样做到“丰富”
要做到材料丰富,首先要有充分的积累。平时要多读书看报(包括电视),很多材料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获得的。就拿电视节目来说,很多节目的信息量都很大,“艺术人生”“实话实说”“文化访谈录”“东方时空”“焦点访谈”等,平时多看看,既是休息,又获取了很多信息,而且这些信息的时代感特别强,恰当地用到文中,既丰富又鲜活。举个例子。有一期访谈节目,话题为“我们的汉语水平”,其中有三个典型材料:《今天》报刊登的《大学语文批判》里提到的一个在报社实习的中文专业大四学生,写了一篇不到300字的新闻稿里,竟有7处语病;在中国举办的一个国际中国史研讨会,居然只把英语作为惟一的会议语言,而与会者大多外华人;丁肇中先生在1972年诺贝尔奖颁奖仪式上坚持用汉语致辞。加上主持人和嘉宾的理性而深刻的分析,这一期节目让观众收获很多。积少成多,哪怕只看一个学期,也是不小的财富。
其次,写作时要善于联想,相关联想、相似联想、反向联想等等,思维活跃了,才能充分调动库存里的物品。另外,自己业余爱好中的很多东西,只要善于联想、善于发现,都能成为写作中的材料。如体育、音乐,影视,很多同学对这些明星的“前生今世”可谓如数家珍,对歌词、台词背得滚瓜烂熟,为什么一到写作文的时候就全都忘到脑后了呢?守着金山,千万可别作乞丐呀!
“形象丰满,意境深远”,最主要的表达方式是描写。描写,一方面使内容具体化,另一方面也使之形象化;具体了,形象了,也就生动了。所以,就中学生的写作实践来说,要使表述生动形象,实际要解决的是具体化和形象化问题。
  从具体化的角度说,要知道描写从何处下手,抓什么去写。比如景物描写,不仅可以写所见,还可以写所感;不但要写静态,还要写动态;不但要写主体,还要注意陪衬。又比如场面描写,不但要注意“全景”,还要注意“特写”;不但要写人物,还要写环境;不但可以写人物外在的表现,也可以写人物内在的情思。
从形象化的角度说,首先是直接描写,即所谓“绘声绘色”、“绘形绘影”,这是最基本的描写手段。但单靠直接描写是不够的,有时甚至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又要会侧面描写,还要善于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等。
看下面的描写:
开考半个小时后,果然有人蠢蠢欲动。一个挺清秀的女孩极麻利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