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2012年高考语文最新密破仿真模拟卷(共12套24份)(教师解析版+学生测试版)

├─2012年高考语文最新密破仿真模拟卷(10)(教师解析版+学生测试版)
│2012年高考语文最新密破仿真模拟卷十(学生测试版)----第10周测试.doc
│2012年高考语文最新密破仿真模拟卷十(教师备课版)----第10周测试.doc
├─2012年高考语文最新密破仿真模拟卷(11)(教师解析版+学生测试版)
│2012年高考语文最新密破仿真模拟卷十一(学生测试版)----第11周测试.doc
│2012年高考语文最新密破仿真模拟卷十一(教师备课版)----第11周测试.doc
├─2012年高考语文最新密破仿真模拟卷(12)(教师解析版+学生测试版)
│2012年高考语文最新密破仿真模拟卷十二(学生测试版)----第12周测试.doc
│2012年高考语文最新密破仿真模拟卷十二(教师备课版)----第12周测试.doc
├─2012年高考语文最新密破仿真模拟卷(1)(教师解析版+学生测试版)
│2012年高考语文最新密破仿真模拟卷一(学生测试版)----第1周测试.doc
│2012年高考语文最新密破仿真模拟卷一(教师备课版)----第1周测试.doc
├─2012年高考语文最新密破仿真模拟卷(2)(教师解析版+学生测试版)
│2012年高考语文最新密破仿真模拟卷二(学生测试版)----第2周测试.doc
│2012年高考语文最新密破仿真模拟卷二(教师备课版)----第2周测试.doc
├─2012年高考语文最新密破仿真模拟卷(3)(教师解析版+学生测试版)
│2012年高考语文最新密破仿真模拟卷三(学生测试版)----第3周测试.doc
│2012年高考语文最新密破仿真模拟卷三(教师备课版)----第3周测试.doc
├─2012年高考语文最新密破仿真模拟卷(4)(教师解析版+学生测试版)
│2012年高考语文最新密破仿真模拟卷四(学生测试版)----第4周测试.doc
│2012年高考语文最新密破仿真模拟卷四(教师备课版)----第4周测试.doc
├─2012年高考语文最新密破仿真模拟卷(5)(教师解析版+学生测试版)
│2012年高考语文最新密破仿真模拟卷五(学生测试版)----第5周测试.doc
│2012年高考语文最新密破仿真模拟卷五(教师备课版)----第5周测试.doc
├─2012年高考语文最新密破仿真模拟卷(6)(教师解析版+学生测试版)
│2012年高考语文最新密破仿真模拟卷六(学生测试版)----第6周测试.doc
│2012年高考语文最新密破仿真模拟卷六(教师备课版)----第6周测试.doc
├─2012年高考语文最新密破仿真模拟卷(7)(教师解析版+学生测试版)
│2012年高考语文最新密破仿真模拟卷七(学生测试版)----第7周测试.doc
│2012年高考语文最新密破仿真模拟卷七(教师备课版)----第7周测试.doc
├─2012年高考语文最新密破仿真模拟卷(8)(教师解析版+学生测试版)
│2012年高考语文最新密破仿真模拟卷八(学生测试版)----第8周测试.doc
│2012年高考语文最新密破仿真模拟卷八(教师备课版)----第8周测试.doc
└─2012年高考语文最新密破仿真模拟卷(9)(教师解析版+学生测试版)
2012年高考语文最新密破仿真模拟卷九(学生测试版)----第9周测试.doc
2012年高考语文最新密破仿真模拟卷九(教师备课版)----第9周测试.doc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 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 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 第Ⅱ卷第六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第Ⅰ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撩(liáo)起百顷(qǐn) 煽(shān)动啾(jīu)啾齐鸣
  C.即(jí)兴脑髓(suǐ) 涸(hé)辙 遂(suì)心省力
  D.掰(bān)开 潜(qián)伏谂(shěn)知 无可指摘(zhé)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A项:撩—liāo;顷—qǐng。B项:毋—wú。D项:掰—bāi;摘—zhāi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发轫      一滩泥      明枪暗箭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B.勖勉      水蒸气      和盘托出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C.涵盖      勘误表      黔驴计穷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D.貂婵      缉私队      独当一面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A.滩-摊   C.计-技   D.婵-蝉
  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在2009年“南审杯”辩论赛中,正方立论扎实,准备充分,配合默契,使得反方百口莫辩,毫无招架之力。
  B.高对他人的困难与无助,我们理应伸出援助的双手,雪中送炭,而不是冷眼旁观,洞若观火。
  C.单位老张以认真、严谨著称,做工作非常细致,几乎可以做到毫发不爽,什么事交给他都放心。
  D.在影片《2012》中,地震、冰雹、狂风接踵而至,火山穿云裂石,这些灾难带给了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发难(nàn)        诡谲(jué)       绿(lù)林好汉           戎马倥偬(cǒnɡ)
  B.昭(zhāo)彰       悭(jiān)吝      怆(chuànɡ)然涕下    纤(xiān)毫毕现
  C.逡(qūn)巡        戕(qiānɡ)害     面面相觑(qù)         不谙(yīn)世故
  D.恫(dònɡ)吓       挑衅(xìn)       暴殄(tiǎn)天物       时乖命蹇(jiǎn)
  【参考答案】D
  【试题解析】各项中错误分别为:A.戎马倥偬(zǒng)    B.悭(qiān)吝   C.不谙(ān)世故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博弈   倾轧    形将就木   韬光养晦
  B.炫富        怄气   自顾不暇  树木葱笼
  C.发轫        僭越    气势汹汹   不尽人情
  D.陷阱        撂荒    弱不禁风   克敌制胜
  【参考答案】D
  【试题解析】A 行将就木   B 葱茏   C 不近人情
  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在海地1月12日发生地震之后,截止1月31日已有将近50万人逃离该国首都太子港。
  B.中国督促美国取消奥巴马总统与流亡国外的西藏精神领袖达赖喇嘛之间的会晤,以防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折旧/损兵折将裨将/无裨于事 倔强/强颜欢笑
  B.揣度/置之度外瘦削/削足适履 刹车/古刹钟声
  C.拾掇/啜泣不止  禅让/殚精竭虑   醇美/淳朴敦厚 
  D.擀面/从中斡旋  管见/草菅人命   拮据/佶屈聱牙
  【参考答案】D
  【试题解析】A项,zhé pí/bì jiàng/qiǎng;B项,duó/dù xuē shā/chà;C项,duō/chuò shàn/dān chún;D项,gǎn/wò gu ǎn/jiān jié/jí
  2、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
  A.装璜    砥砺    要言不烦    一诺千斤
  B.剪缉    防犯    沓无音讯    天随人愿
  C.纰漏    频律    黔驴计穷    积腋成裘
  D.闲遐    蛰伏    张皇失措    屈意逢迎
  【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A.璜—潢、斤—金,B.缉—辑、犯—范、沓—杳、随—遂,C.律—率、计—技、积—集D.遐—暇、屈—曲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来到工作现场,唐东平自作主张,结果把事情办砸了。面对别人的不满和指责,他先是怒目而视,既而强词夺理,推卸责任,实在是不可理喻。
  B.陕北原生态歌手阿宝与熊汝霖合作的一曲《倾国倾城》,宛转悠扬,天花乱坠,诉说着一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聚讼(sòng)   伉(kàng)俪   憎(zēng)恶   力能扛(káng)鼎
  B.咂(zā)摸     尺牍(dú)     猥(wěi)琐    胁肩谄(chǎn)笑
  C.绮(yǐ)丽     欺侮(wǔ)     膏腴(yú)     垓(gāi)下之围
  D.形骸(hái)    岑(cén)寂    包庇(pì)     蓦(mò)然回首
  【答案】B
  【解析】A组中的“扛”读ɡānɡ,C组中的“绮”读qĭ,D组中的“庇”读b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告罄  收讫  妍媸毕露  出乎其类.拔乎其萃
  B.发轫  暴戾  宫宝鸡丁  管中窥豹,略见一斑
  C.貂蝉  绥靖  披沙拣金  重足而立、测目而视
  D、罗唆  翔实  电影脚本  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伶俜    聘请    娉婷    纵横驰骋
  B.疏浚  黢黑  逡巡  怙恶不悛
  C.木讷    蚊蚋    纳罕    方枘圆凿  
  D.木椟   赎罪   渎职   穷兵黩武
  【答案】B
  【解析】B项“疏浚”的“浚”读jùn,“黢黑”的“黢”读“qū”,“逡巡”的“逡”读“qūn”, “怙恶不悛”的“悛”读“quān”;A项中的“娉”“俜”都读作pīng;C项中的“蚋”“枘”都读作ruì;D项中的“椟”“渎”“黩”都读作dú。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今年以来,一方面是大量待业人员寻工无着,另一方面是沿海地区许多企业招聘不到足够的人员,“就业难”与“用工荒”折射出我国产业转型时期的“就业之觞”。
  B.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但恼人的“春季综合征”也接踵而至,虚弱无力、心情阴郁、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这些都是其具体表现。
  C. 又是地震,又是灾难,近期全球地震频烦,无数人在倾刻之间失去生命,灾难带来的断壁残垣以及残疾、孤儿现象让人心痛。
  D. 在全国各大城市房价飙涨的背景下,房价越来越成为中低收入人群无法逾跃的屏障,拥有自己的房子也越来越成为难以企及的梦想。
  【答案】B
  【解析】A项“就业之觞”应为“就业之殇”,C项“频烦”应为“频繁”、“倾刻”应为“顷刻”,D项“逾跃”应为“逾越”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80、90后担当了此次国庆阅兵的重任,尽管训练强度、训练难度都比较大,但他们却甘之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咽喉/哽咽    慑服/嗫嚅    蛊惑/余勇可贾
  B.矗立/抽搐    荟萃/猝然    臧否/否极泰来
  C.拓本/落拓    解数/解甲    徜徉/逢场作戏
  D.潜水/掮客    囹圄/聆听    对峙/有恃无恐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A  yān/yè  shè/ niè  gǔ;B  chù  cuì/cù  pǐ;C  tà/tuò  xiè/jiě  cháng/chǎng;
  D.qián línɡ  zhì/shì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委曲  必需品  以德报怨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B.慈祥  满堂彩  平心而论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C.防碍  蘸水笔  悠哉游哉  一叶蔽目,不见泰山
  D.赈灾  度假村  功亏一篑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 “防碍”应为“妨碍”;“悠哉游哉”应为“优哉游哉”。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王刚一直想买一套中华书局八十年代出版的《史记》,这次去上海出差,终于买到了一套,真是妙手偶得啊!
  B.旱情仍在持续,人们在祈望上苍普降甘霖的同时,也采取了各种积极的办法应对灾难,比起古人只能诉诸宗教力量以祈风雨的做法已不可同日而语。
  C.王教授开设考古专题课,普及考古学的知识,引起考古爱好者的广泛关注,他那坐而论道的风度也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脊梁/汲水    妊娠/星辰   数落/数典忘祖  
  B.怠慢/逮捕    咯血/胳膊    巷道/大街小巷
  C.吊唁/呜咽    木讷/蚊蚋    蒙哄/蒙头转向  
  D.信笺/歼灭    缉私/编辑    屏障/屏气凝神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A.jǐ/jí shēn/chén  都读shǔ  B.都读dài  kǎ/gē hàng/xiàng  C.yàn/yè  nè/ruì  méng/mēng D.都读jiān jī/jí píng/bǐng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父母要经常和子女交流沟通,子女也要体谅父母的苦衷,这样才能消除代沟带来的隔阂。
  B.起源于安庆地区的《孔雀东南飞》故事,情节迭宕起伏,想象空间很大,现在已改编为一部悬念丛生,引人入胜的电视连续剧。
  C.在烈日下,牵牛花堰旗息鼓,美人蕉慵倦无力,矜持的牡丹也耷拉下高贵的头颅,失去了先前的神采。
  D.中国交通事故率之高是多年顽疾,每年悄然湮灭在车轮下的生命之多,令人毛骨耸然。
  【参考答案】A
  【试题解析】B “迭”应为“跌”;C,“堰”应为“偃”;D “耸”应为“悚”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网络信息时代,一些主政者以往驾轻就熟的执政方针可能不那么管用了,主政者需要淡化人均概念,树立人人概念,在公共服务、公共产品供给上实现人人均等。
  B.某地方电视媒体现场随机访问市民对春晚的满意度,调查结论是“满意”与“不满意”大抵平分秋色,各占一半。这与央视网公布的调查结果大相径庭。
  C.在总体实力超过上届冬奥会的同时,中国兵团的夺金行情也水涨船高,从大年初三的花样滑冰双人滑开始,中国体育健儿们有望为国人分奉献一场场精彩的夺金好戏。
  D.大量转发的拜年短信,常常毫无个性和感情色彩,却沾染了现代人某种功利性、庸俗化的人际文化特色,因此很多人对节日期间的一些所谓短信不厌其烦。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