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170字。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教案
一、创造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七子之歌》,学生可跟唱。
歌曲的名字是什么?《七子之歌》是中国著名学者闻一多于1925年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一组诗,全文共七首,象征被外国列强侵占的七处中国国土,我们常听的《七子之歌•澳门》,仅仅是七首之中的第一首。在诗中,闻一多以拟人的手法,将中国当时被列强掠去的七处“失地”比作远离母亲的七个孩子,哭诉他们受尽异族欺凌、渴望回到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
听了歌曲你有什么感受?从“我要回来”中你听出一种怎样的情感?
是的,从这首诗中我们听出了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国热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了解这位中国近现代史上这位杰出人物,去走近闻一多。
2.板书课题、作者: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齐读课题
3.出示学习目标(PPT)
二、走近作者
1.你对闻一多和臧克家不有哪些了解?
2.生答后,PPT出示,生自已阅读。
(1)闻一多
(2)臧克家
(3)臧克家和闻一多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 知文意
臧克家和闻一多相遇相惜,亦师亦友,这是大师笔下的大师,下面让我们迅速走进课文。
1.下面请同学们默课文,标出段序,梳通字词。要求:不指读,不出声,用眼读,用心读。
2. 梳通字词:(PPT)指名生读,正音后,齐读。
3.闻一多评价臧克家说:“得一知己,可以无憾”,那么臧克家在文中又是怎么评价闻一多的呢?
学生自由发言,互相补充。齐读19、20两段。
4.在作者的笔下,在这些话中,闻一多有几重身份?(PPT:三重身份)
“口的巨人,行的高标”,口也就是说,行也是做,那么围绕“说和做”写了闻一多哪几重身份?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7、8自然段)
5.7、8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这篇文章结构严谨,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启下文的句子,使文章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6.理清了文章的结构,我们来看一下,作者重点写的两个方面:
(板书:说 做)
四、品读重点段落,体会文章内蕴
(一)品读学者闻一多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