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小题,约6960字。

  南宁二中
  2012届高三2月份月考
  语 文 试 题
  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足   (    )
  A.蓓蕾(lěi)    棱角(líng)     狡黠(xiá)    振耳欲聋(zhèn)
  B.博弈(yì)     蓦然(mò)      笑靥(yè)      令人咋舌(zhà)
  C.神甫(fǔ)     临摹(mó)      广袤(mào)    追本朔(shuò)源
  D.阻挠(náo)    强劲(jìng)     咯血(kě)    戛然而止(jiá)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编纂    怄气    驾驭    奴颜卑膝
  B.狼藉    贻误    诀窍    瓦釜雷鸣
  C.宽宥    膺品    绊倒    功亏一篑
  D.诨号    寒暄    渲泄    知人论事
  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经过一代代工匠的努力,这一精湛的传统制陶工艺薪尽火传,得到了发扬光大。
  B.对于缺点错误,如果我们把它掩盖起来,装作看不见,那无异于饮鸩止渴。
  C.这个人很要面子,凡事只要跟他商量商量,他闻过则喜。不然,他会跟你翻脸。
  D.也许有人认为唐代王维除了作诗之外别无长物,其实,王维的画也是作得不错的。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在此次国家法定节日征求意见过程中,调查者发现,人们对同步出台的《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能否顺利实施并不乐观。
  B.学者们认为,基于这些真实文字基础上成就的修订版《曾国藩全集》,不仅真实直接地记录了晚清时期的历史,也生动地反映了曾国藩个人的喜乐与困惑。
  C.“CCTV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词以精炼的语言高度地概括了每一个当选者的崇高精神,对他们的闪光点予以展示,既有高度也有深度。
  D.全省新闻战线将开展专项教育活动,坚决治理虚假报道问题,教育引导新闻从业人员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平。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茶道不同于一般的饮茶。在中国饮茶分为两类,一类是“混饮”,即根据个人的口味嗜好,在茶中加入桔皮、桂元、红枣等来喝;另一类是“清饮”,不加入任何有损荼的本味真香的配料,单用开水泡喝。“清饮”可分四个层次:将茶当成饮料大碗解渴,称为“喝茶”;注重色香味,讲究茶具水质,细细品味,称为“品茶”;讲究环境气氛、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则称为“茶艺”;通过品茗来养性怡情、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则是中国饮茶的最高境界——茶道。
  茶道不但讲究表现形式,而且注重精神内涵。
  茶道的精神内涵是什么呢?“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认为“和、静、怡、真”可作为中国茶道的四谛。“和”是中国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是茶道的灵魂;“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怡”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茶道追求“和”,源于《周易》中的“保合大和”,意指万物皆要阴阳协调,保全大和之元气以利万物。陆羽在《茶经》详细描述他设计的风炉:风炉用铁铸从“金”,放置在地上从“土”,炉中烧木炭从“木”,木炭燃烧从“火”,风炉上煮茶汤从“水”。煮茶的过程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并达到和谐平衡的过程。可见五行调和是茶道的哲学基础。
  “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途径。老子说:“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庄子说:“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老予和庄子所启示的“虚静观复法”是人们明心见性,洞察自然,反观自我,体悟道德的无上妙法。道家的“虚静观复法”在中国的茶道中演化为“茶须静品”的理论和实践。
  “怡”有和悦愉快之意。中国茶道雅俗共赏,不拘一格。一方面,突出体现了道家“自恣以适己”的随意性,同时,不同地位、信仰和文化层次的人对茶道有不同的追求。王公贵族讲茶道,意在炫耀权贵,附庸风雅;文人学士讲茶遭,意在托物寄怀,交朋结友;佛家讲茶道,意在参禅悟道,见性成佛;道家讲茶道,意在品茗养生,羽化成仙;普通百姓讲茶道,意在去腥腻,涤烦渴,享受人生。中国茶道的这种怡悦性,使得它有极广泛的群众基础。这种怡悦性也正是中国茶道区别于强调“清寂”的日本茶道的根本标志之一。
  “真”是中国茶道的起点,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中国茶道在从事茶事时所讲究的“真”,不仅包括茶应是真茶、真香、真味,环境最好是真山真水,挂的字画最好是名家名人的真迹,用的器具最好是真竹、真木、真陶、真瓷,还包含了对人要真心,敬客要真情,说话要真诚,心情要真闲。中国茶道追求的“真”有三重含义:一在追求道之真,即通过茶事活动追求对“道”的真切体悟,达到修身养性,品味人生之目的;二在追求情之真,即通过品茗述怀,使茶友之间的真情得以交互,达到茶人之间互见真心的境界;三在追求性之真,即在品茗过程中,真正放松自己,在无我的境界中去放飞自己的心灵,放牧自己的天性,达到“全性葆真”。
  5.下列内容不属于“中国茶道”的精神内涵和作用的一项是   (    )
  A.“怡”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B.注重色香味,讲究茶具水质,细细品味;讲究环境气氛、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
  C.“和”是中国茶道思想的核心和灵魂,“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
  D.通过品茗来养性怡情、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
  6.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