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有25道题,约8060个字。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桂林实验中学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二模
  九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20分)
  出题人:何文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每小题2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冗长rǒng      戏谑xuè      蹒跚pán       乐以教和yuè
  B.筛选shuāi     婆娑suō      执拗liù       猝不及防cù
  C.铿锵kēng      荒诞dàn      蕴藏yùn       虎视眈眈dān
  D.休憩qì        迸裂bèng     镌刻juān      光彩熠熠yì
  2.请选出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2分)
  A.盛气凌人  笑容可掬  含辛茹苦  骇然
  B.人情世故  言简意赅 心有余悸揶揄
  C.巧言令色  暂露头角  消声匿迹  谄媚
  D.锲而不舍  死心塌地  惴惴不安  迤逦
  3.选出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A.在校运会上我们班的长跑健将李明首当其冲越过终点,为我们班争了光。
  B.学生和老师要相互尊重这个道理是不言而喻的。
  C.那次唐老师耐心地开导我,我非常感动,一直耿耿于怀。
  D.小明滑稽的样子令大家忍俊不禁地笑出来。
  4.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会笑话学生的__________ ,而是告诉他们,文字的背后是一个人的人生。巴金的平和是在人生历练过后的____________ ,冰心的童真和大爱是她的人格力量的_________ 。人生如茶,有时__________也是一种成全。
  A.浅显大功告成表露折磨B.浅易渐入佳境吐露磨难
  C.浅薄大彻大悟流露煎熬D.肤浅大梦初醒透露痛苦
  5.下列句子中不该用问号的一项是(  )
  A.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B.难道你认为一场考试的失误就意味着输掉了整个人生吗?
  C.生活因有音乐而变得更美好,不是吗?
  D.我们要思考怎样才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6.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连贯的话,排列顺序恰当的—组是(        )
  ①如果把不同地层中的化石拿来加以比较,就可以知道生物是如何进化的了。
  ②另外,在最古老的地层中是没有生物化石的,这说明地球上最初是没有生命的,生命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
  ③根据各个地层中的化石,可以推断出某种生物生存的年代,以及当时的自然环境。
  ④而在越晚近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
  ⑤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
  ⑥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
  A.⑤④②⑥①③B.③①⑤④⑥②C.⑤①②③④⑥D.③①⑥②⑤④
  二、阅读理解(Ⅰ)(18分)
  (一)诗词鉴赏。阅读《诗经》的两首诗歌,完成7~8题。(共6分)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关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
  7.对下列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雎》选自《诗经》,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常用“赋”、“比”、“兴”手法。
  B.艺术手法主要上表现为“兴”和“重章叠句”。在情感特质上主要体现为以礼节情。小伙子虽然非常爱慕“淑女”,但是他没有让这种爱泛滥;虽然追求不到心上人而异常痛苦,但是他又能够自我排解这种痛苦,使情感始终没有超越伦理的制约。体现出健康明朗的风格。
  C.《关雎》描写了一个青年小伙子,偷偷地爱上了一位姑娘那种单相思的动人情景。诗中的“君子”和“淑女”,为贵族“少爷”和“小姐”;诗中的“琴瑟”和“钟鼓”为贵族的专用品。
  D.全诗运用比兴的表现手法,以物喻人,借景抒情,并以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艺术形式,充分表现了人们对于美满婚姻和幸福生活的追求和愿望。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