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小题,约9340字。
湖南省2012届高三六校联考试题
语 文
整理录入:青峰弦月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翘楚(qiáo) 精辟(pì) 恪守(kè) 称心如意(chèn)
B.供奉(gōng) 慰藉(jiè) 充分(fēn) 安步当车(dàng)
C.奇葩(bā) 刚劲(jìng) 挑战(tiāo) 博闻强识(zhì)
D.倜傥(tǎng) 巨擘(bò) 旖旎(lǐ) 菁菁校园(qīng)
1.A[B.供(gàng)、分(fèn);C.葩(pā)、挑(tiǎo);D.旎(nǐ)、菁(jīng)。]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汽车一进山谷,李雪就感觉进入了另一个世界,青山绿水赏心悦目,眼前景象让人陶醉,她赶忙从包里拿出相机,一阵猛拍。
B.王静也是一个玲珑剔透的人,一经点拔,马上就明白了闻先生的意图,看看闻先生又看看姜先生,心里还真是羡慕他们的默契。
C.读《论语》,如坐春风,从容优裕,率真处常令人莞尔;读《孟子》,如闻雄辩,犀利强劲,其势虽“不可御”却难免单调逼人。
D.读古诗词要以温情和敬意的态度,以修学好古的精神,含英咀华,发现那摄人心魄的诗境,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独特艺术体验。
2.A(赏心悦目:指因欣赏美好的情景而心情舒畅,主语应是人。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精致,孔穴明晰,结构奇巧;也形容人聪明伶俐。如坐春风:形容受到良好的教化。含英咀华:比喻琢磨和领会诗文的要点和精神。)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微博在打破了新闻的定义后,再一次挑战了公共关系学,因为微博是以个人行为替换了组织行为。
B.如果有人想要了解他的学术观点,自然会去读他的原书,也会把他放在整个时代思想、学术的脉络下来研究。
C.如果对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各类杂志、报刊、书籍的生产方式有所了解,就会明白《学人》作为独立集刊出现的意义。
D.尽管并非所有人都认同这一论断,但阵线俨然步步收缩,偶尔发出的辩驳的声音都退守在“《易传》是否为孔子所作”的问题上。
3.C(“杂志、书籍”不能并列。)
4.依次填入下面空格中最恰当的一组句子是
雨,悒郁而又固执地下着。 ① ,使人想起辽阔的江村,小楼一角,雨声正酣,从窗外望去,朦朦胧胧,仿佛张着纱幕, ② ,终于跟雨云融合作一处。我又记起故乡的乌篷船, ③ 。
A.①那淙淙的雨声正惹人思绪纷飞;②远山巅宛如一副绝妙的水墨画;③缓缓地移动在江南水乡
B.①那淙淙的细语正编织着一种幻境;②远山巅宛如一副绝妙的水墨画;③夜雨渐渐地敲着竹篷,船头水声汩汩
C.①那淙淙的雨声正惹人思绪纷飞;②远山巅水墨画似的逐渐融化;③缓缓地移动在江南水乡
D.①那淙淙的细语正编织着一种幻境;②远山巅水墨画似的逐渐融化;③夜雨渐渐地敲着竹篷,船头水声汩汩
4.D(第(D句用“细语”呼应后面的“正酣”,用语更形象,“幻境”引出后文;第②句用“逐渐”跟后面的“终于”呼应,用词更准确;第③句用“夜雨”开头,符合整个语段的语境。)
二、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9分,每小题3分;断句题3分;翻译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送夏进士序
龚自珍
乾隆中,大吏有不悦其属员者,上询之,以书生对。上曰:“是胡害?朕亦一书生也。”大吏悚服。呜呼,大哉斯言!是其炳六籍、训万祀矣。
乾隆年间,高官中有不满意他下属官员的人,皇上问他(为什么不满意),他用下属官员是个书生来回答。皇上说:“这有什么不好?我也是一个书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