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6300个字。

  八年级下册第21课《与朱元思书》学生版
  山东省邹城市城前中学孙振273508
  一、解释词语:
  1、风烟俱净。俱:。净:。2.天山共色: 共,。3.从流飘荡。从:。4.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自:。至:。许:。5.水皆缥碧。皆:。6.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甚:。若:。奔:。7.负势竞上负:竞:。上:。8.互相轩邈轩,。邈,。9.蝉则千转不穷。转:。10.猿则百叫无绝绝:。1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戾:。息:。1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经纶:。反:。13.横柯上蔽上:。14.在昼犹昏犹:。
  二、翻译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翻译: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翻译: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翻译: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翻译:

  5、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翻译:
  6、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翻译:
  三、问题探究:
  1、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2、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句子(总写山水之美的句子):,。
  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句子:,。
  3、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的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归隐泉林的思想感情。
  5、文章开篇以简洁的笔触,给人们勾画了富春江山水的背景:阳光明媚,天高云淡,空气清新,山色苍翠,并总述自富阳至桐庐水上之游的总体印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领全篇)。
  第二段写“异水”。先抓住其“缥碧”的特点,写出了其晶莹清澈的静态美。然后以比喻夸张的手法,勾勒其急湍猛浪的动态美:“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这样描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显示出了富春江水的秀丽之美和壮观之美,突出地表现了一个“异”字。
  第三段写“奇山”。首先从形的角度写山势本身之奇,奇在“负势竞上”、“争高直指”。山本是静止的,而在作者笔下,却仿佛有无穷的奋发向上的生命力,它们仿佛要挣脱大地,直上青天,欲上不能,便“千百成峰”,层峦叠嶂。其次从声的角度写空山天籁之奇。空山幽谷之中,泉水叮咚,百鸟和鸣,知了叫个不停,猿猴啼个不住,这些欢快的声音,汇成一曲对生命的颂歌,把这寂静的山谷,变成一个热闹、和谐、欢乐、祥和的世界。山包容了这些生命,这些生命给这山以无限生气。再次从色的角度写山林中有日无光之奇。山外虽然晴光万里,山中却别有景象。作者笔锋又从动到静,写出了谷中枝密林茂,浓荫蔽目,在白天也只是“有时见日”的幽暗的景象。这一段写山之形之声之色,都紧扣一个“奇”字。
  写景重点上,全文详写“山”略写“水”;写“水”的部分,详写静态略写动态;写“山”的部分,详写动态略写静态。这样既突出景物主要特征,又显得详略适宜,轻重有度。
  八年级下册第22课《五柳先生传》
  一、解释词语:
  1.何许人也。许:。2.不详其姓字不详:。详,。3.因以为号焉:。因,。以,。为,。4.不求甚解:这里指。甚,。
  5.每有会意。会意:。会:。6.性嗜酒嗜:。7.亲旧知其如此。旧:这里指。8.或置酒而招之或:。9.造饮辄尽。造:。辄:。10.期在必醉期,。11.曾不吝情去留曾不,。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吝情,。去留,意思是。12.环堵萧然。环堵,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萧然,。
  13.箪瓢屡空,宴如也。屡空,。宴如:。14.颇示己志颇:。15. 以此自终自终:。16.赞:。17.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戚戚,。汲汲,。于,。
  18.兹若人之俦乎。俦:。
  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翻译:
  。
  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翻译:
  。
  3、衔觞赋诗,以乐其志。翻译:
  4、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