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3170个字。
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内容透析全套【特约】
课文内容透析
一、课文导读
(一)文题诠释
文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用“从……到……”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和范围,同时也告诉我们文章前后两部分的内容,体现了作者的写作顺序,也暗示了文章的主题。
(二)谋篇立意
(三)层次划分
全文共24个自然段,按照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9自然段):写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表现了孩子的童真、童趣和对自然的热爱。
第二部分(第10-24自然段):写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四)写作特点及借鉴
写作特点1.准确生动的语言。
准确生动的语言在本文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形容词运用的贴切,动词运用的精妙,句式运用的精当。
用“碧绿”修饰“菜畦”,用“光滑”修饰“石井栏”,用“高大”修饰“皂荚树”,用“肥胖”形容“黄蜂”等都体现形容词运用的贴切。
用“扫、露、支、撒、系、牵、拉”这一系列连贯的动词,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捕鸟的全过程,也从捕鸟的过程中透露出儿童捕鸟的兴奋惊喜之情,显示了动词运用的精妙。
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一句式,既表达写景的详略,又勾勒出儿童感到事物美好有趣而自得的心理。“我不知道……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总而言之……”这一句式,既在全文结构中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又表现出少年鲁迅告别百草园时的依恋心情,体现了句式运用的精当。
2.运用对比,生动鲜明。
文中采用的对比手法比比皆是:百草园中春夏秋季与冬季的对比,静与动、无声与有声的对比;“长的草里是不去的”跟上文“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形成对比,引出关于美女蛇的传说;冬天的百草园有雪与无雪的对比,引出雪中捕鸟的情节;捕鸟时“我”的性急与闰土父亲的沉着对比;三味书屋中读书与游戏的对比;读书时学生与老师的对比;还有三味书屋的先生与长妈妈的对比等等。通过以上一些细节的对比描写,不仅突出了不同人物、不同事物的特征,而且还充分表达了作者褒贬分明的感情。
2. 爸爸的花儿落了•内容透析全套【特约】
课文内容透析
一、课文导读
(一)文题诠释
(二)谋篇立意
本文采用双线结构。一是关于爸爸爱花、对花儿的描写贯穿始末。这条线索除使作品浑然天成外,还借花的柔性来调和爸爸性格中的刚性,使爸爸的严厉和慈爱和谐协调地发展,同时借花来象征爸爸的生命旅程。另一条线索是毕业典礼。围绕毕业典礼这一中心事件,作者采用插叙手法,表现爸爸对女儿的关怀。这两条线索,前者为主线,因为作品所要刻画的主要形象是爸爸,在作品中起主导作用。而后者则是副线,是为情节的发展有序而设置的,它对主线只是起着烘托、映衬、推动的作用。这两条线索相互辉映,既有利于情节的展开,又使两个人物主次分明,相映生辉。
(三)层次划分
全文共68个自然段,可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12自然段):写“我”由衣襟上的夹竹桃想起病床上的爸爸和他对我的鼓励。
第二部分(第13-30自然段):回忆六年前的一个下雨天爸爸逼“我”上学的往事,表现父女情深。
第三部分(第31-34自然段):由爸爸的病情回想起爸爸爱花养花的事。
第四部分(第35-37自然段):叙述毕业典礼上的情形,表现自己喜欢长大又害怕长大的复杂心情。
第五部分(第38-53自然段):回忆爸爸要“我”到银行汇款的闯练经过。
第六部分(第54-68自然段):写毕业典礼结束后,“我”赶回家。听到爸爸病重去世的消息后,一下子成熟起来。
(四)写作特点及借鉴
写作特点1.作品巧妙设喻,以花喻人,采用烘云托月的手法委婉地写出了爸爸由病重到病逝的全过程。作品中写爸爸爱花,实质上是以花喻人,花是爸爸的爱物,花是爸爸的象征。夹竹桃垂下的枝子,散散落落,象征着爸爸的花儿难以绽放生命的光彩,暗示爸爸的生命也即将走到尽头。这样以花喻人,含而不露,哀而不伤,更易打动人心。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