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000个字。
胜就一个字“真”
——我谈作文教学中的真情实感
真实是作文的生命,感情是作文的血肉,要想啃作文教学这块“硬骨头”。写出真情实感是制胜的法宝。白居易曾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冰心也说过“你的感情只要有一点儿不真实,读者一下子就会念得出来。所以要对自己真实,要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来。”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呢?我就以《真心颂母爱》这个说课案例来谈谈我鄙陋的看法
各位同行们,大家好!我今天说的课题是《献给母亲的歌——真心颂母爱》。下面我从七个方面说这堂作文课的教学设计。
一、依据课标说教材。
二、分析现状说学生。
三、综合实情说目标。
四、结合实际说教法。
五、整合学情说学法。
六、依据实效说过程。
七、切合时机说板书
一、依据课标说教材:
《献给母亲的歌》是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写作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这是这册的第一个写作设计,要求学生写出对母亲的理解,唱出心中的赞歌,感恩母亲。
新课标要求作文教学回归写作的主体,表达真情实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真就没有教育”。所以,我将“真”确定为本节课的灵魂,选定“真心颂母爱”这一学生特别熟悉的话题,以培养学生真情作文为突破口,交给学生搜集素材的方法,提倡忆真事、说真话、诉真情、做真人。
二、分析现状说学生:
现在在学生中存在两个极端现象,一是极度的缺乏爱,隐藏了真心。一是溺爱,蒙蔽了真心。“留守儿童”是现在社会都很关注的一个问题,尤其是乡村中学,这类孩子占了一大部分,父母外出务工,孩子要么交给年迈的爷爷奶奶,要么拜托给亲戚,甚至很大一部分独自在家,他们缺乏父母的关爱,不理解父母,有的甚至心生怨恨,自暴自弃。另一类就是独生子女,心安理得的享受着父母亲人的呵护关爱,他们很少体会父母劳作的辛苦,很少理解父母对他们的关爱,有的学生认为父母对他们做的事情天经地义,理所应当的,甚至对父母的“唠叨”产生逆反心理。这两种情况,因此,很有必要引导学生用真心去理解体会母爱,感恩母亲。
三、综合学情说目标。
母爱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又缺乏与家长的沟通,根本不能理解母亲对孩子的关爱。学生作品中的母亲大都是不高不矮,不胖不瘦,程式化的人物。所抒之情也苍白空洞。根据这一实际情况,确立如下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难点、重点。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表现母爱的真实事例来泼洒真话。
2、 引导学生生动形象地写出体现母爱的细节来抒写真情。
3、 引导学生感受母爱、歌颂母爱、回报母爱来争做真人。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老师不仅是教课的老师,更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所以我将教学重点确定为: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感受母爱、歌颂母爱、回报母爱来争做真人。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生动形象地写出体现母爱的细节来抒写真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