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外国语学校初三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考试试卷
命题人 李新宇 蒋兴超 审核人 过冠红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所有答案均做在答题纸上)
(本试卷总分值100分,其中卷面分2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语基部分(28分)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6分)
恣睢( ) 吹毛求疵( ) 汲取( )
过yǐn( ) 根深dì固( ) kuāng骗( )
2.用课文原句填空。(10分)
①过尽千帆皆不是, 。
②羌管悠悠霜满地, , 。
③ ,载不动许多愁。
④ , ,沙场秋点兵。
⑤莫道不消魂, , 。
⑥ ,坐断东南战未休。
⑦ ,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⑧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建议后主刘禅要赏罚分明的语句是: , ,
, 。
⑨苏轼在《江城子》中(借历史典故),抒发作者由出猎激起的更为豪壮的为国效命,射杀侵略者的英雄气概的句子是:“ , , 。”
⑩辛弃疾在《破阵子》一词中,表明自己建功立业目的的语句是“ , 。”
3.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可是公开教学课难道是上台表演吗?嗓子不好的人,就只能躲在树林子里读他喜欢的课文吗?京京心里难受极了。
B.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C.《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
D.据王粲的《英雄记抄》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故乡》描绘了近代中国农村破产的图景,通过闰土和杨二嫂两个人物前后的对比描写,从而写出了中国农民在“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层层逼迫下的深重灾难。这篇小说选自鲁迅先生的《彷徨》这本小说集。
B、莫泊桑,法国19世纪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很多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人们精神的堕落,《我的叔叔于勒》就是这样的作品。
C、《心声》是当代女作家黄蓓佳的一篇小说,它主要为我们讲述了李京京这个少年的心声,表达了作者对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关注,对教育问题的思考。
D、《孤独之旅》一文选自当代作家曹文轩的著名小说《草房子》,小说草房子还曾获得第四届国家图书奖和第19届金鸡最佳编剧奖。《孤独之旅》为我们讲述的是主人公杜小康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磨难,逐渐成熟、坚强的故事。
5.昨天,我还是一名天真幼稚的小学生。随着岁月静静地流逝,多少个春秋已伴随着我成长的脚步声悄悄溜走了,多少件童年的往事也渐渐离我远去了。昨天,我还伏在河边低头追寻着水中的小鱼;今天,我却伫立在旷野举首凝望着深邃的夜空。 猛然间我发观:自己长大了!真的长大了!有哲人曾经说过:年龄越小,自己的世界也就越小。真的,长大的感觉真好!
——一名初三学生
请你也为青春写下一句“青春感言”,要求蕴含哲理,或展示个性、或激情飞扬、或是华彩艳丽的心语,30字以内。 (3分)
6.仿照例句,请写一个句子:(2分)
母爱是人生的一首歌:责备是低音,呵护是高音,牵挂思念是母爱的主旋律。
要求:把知识、友谊、青春作为写的对象;句式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