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730字。

  《诗经·鹿鸣之什·采薇》教学设计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设计者:高一语文组  王涛 
  教材分析:《采薇》是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诗经》二首中其中一首,是学生高中以来学习的第二首《诗经》。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蒹葭》、《关雎》等几首诗经,对《诗经》的语言风格、表现手法并不陌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对《诗经》有一定知识积累,不陌生,但不能准确掌握诗经重要表现手法:赋、比、兴;重章叠唱。学生学过一些征人思妇诗,但不能把征人思乡、闺妇思夫这一情感归类。
  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生掌握诗歌的主题思想,理解戍卒远别家室、历久不归的凄苦心情,诗中流露的保家卫国的自豪感,戍卒急欲回家和继续在外抗敌的矛盾心。学生能对和平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2).学生能指出起兴手法的运用,能说出重章叠唱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本篇为古典诗歌,反复阅读,熟读成诵。
  2).听《采薇》的吟诵音频,掌握重章叠唱所营造的音乐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理解诗中,戍卒远别家室、历久不归的凄苦心情,把握戍卒王朝强盛的自豪感,对不平等的愤怒,急欲回家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保家卫国的强烈挣扎的矛盾心。
  2).理解古今戍边战士思家之苦、闺中女子思夫的共同情感。
  3).学生能对和平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掌握赋比兴、重章叠唱的艺术手法。
  2.教学难点
  1).把握戍卒远别家室、历久不归的凄苦心情,把握戍卒王朝强盛的自豪感,对不平等的愤怒,急欲回家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保家卫国的强烈挣扎的矛盾心。
  2).理解古今戍边战士思家之苦、闺中女子思夫的共同情感。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课前预习:
  1.听《采薇》吟诵音频,并大致能唱,感受其中戍卒的情感变化。
  2.思考:我们学过哪些表达类似情感的诗词,这些诗词都有什么共同点?
  3.自主选择其他《诗经》篇目,对其简要赏析。
  教学流程:
  一.了解学期,导入新课
  大家已经预习了《采薇》,你喜欢《采薇》吗?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明确:凄苦的思乡之情
  《采薇》是一位久戍思归的戍卒在回乡途中吟唱的血泪之歌,是一幅凄凉的物是人非的图画。我想,每个同学读完此诗,都会有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今天,让我们一起读这首诗,再次走进戍卒的内心,感受那份凄苦与凄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