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河口市五中2004—2005学年上学期期末
高一语文试题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刘明娟
2005-1-28
注意:本试题分为I 卷和II卷,请用2B铅笔将I卷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相对应的位置,将II卷正确答案写在答题纸上相对应的位置。
第I卷(共42分)
一、选择(21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寥廓(kuò) 桎梏( gù ) 长篙(hāo) 漫溯(shuò )
B. 粗糙(cāo) 倾圮 (pĭ ) 气馁(něi ) 赎(shú)罪
C. 慰藉 ( jí ) 诘(jié) 难 砥砺(lì) 宁谧( mì )
D. 沮丧(sàng) 悭(qiān)吝 戏谑(nuè ) 哂笑(shě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蓊蓊郁郁 游目聘怀 .星辉斑斓 历经沧桑
B亘古不变 挥斥方遒 专心至志 心神恍惚
C恪守教诲 毫不张扬 诗情扬溢 不可思议
D微不足道 义愤填膺 迥然不同 如愿以偿
3、对下列文言实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1)居则曰(闲居指平时在家的时候)(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认为) (3)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荒年) (4)寡人之民不加多(更)
B、(1)吊有忧贺有喜(慰问)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借助)
(3)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强,宏大)(4)木直中绳(合乎)
C、(1)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一步)(2)望洋向若(看着海洋)
(3)臣之妻私臣(偏爱)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打开)
D、(1)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识) (2)吾与点也(和)
(3)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作人质)(4)锲而不舍(刻)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黑人得不到公民的-----,美国就不可能安宁或平静。
(2)、我坐在老树下或荒草边或颓墙下呆想,去推开耳边的嘈杂理一理____的思维。
(3)、可以预言,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____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成为家园中的流亡者。
(4)、通知要求大家,明天______3点起床,4点准时出发。
A、权利 杂乱 萎缩 凌晨 B、权利 纷乱 萎缩 凌晨 C、权力 杂乱 畏缩 零辰 D、权力 纷乱 畏缩 零辰
5、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组是( )
A、小红的作文经常受到语文老师的表扬,同学们都很羡慕这位年轻的大方之家。
B、略读并不是粗略地读或忽略地读,而是能够提纲挈领地读。
C、经过李老师一遍遍耐心地启发,他终于幡然悔悟,茅塞顿开,找到了解题思路。
D、他任职三年,肆意歪曲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搞得当地百姓民不聊生。
6、下列标点使用正确的一组是( )
A、树的动,显出了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
B、这样想了好几年,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而是一个事实。
C、妈妈经常给我讲她的青年时代,纺线啊、织布啊、做军鞋啊。
D、老舍《茶馆》里的王利发说:“我当了一辈子的顺民”,是大部分北京市民的心态。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
A. 今年,十三个师范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分配到了我校,从事教学工作。
B.作为一名杰出的政治家和诗人,于谦为人正直,不畏强暴,他短暂而壮烈的一生,是他那四句自勉诗的真实写照。
C. 实现工业现代化任重道远,会遇到许多不熟悉的新情况、新经验和新问题。
D。中国新诗诞生于“五四”运动前夕,它不断接受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并融合了民族风格,涌现出一大批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