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 链
俞惠萍
教学目标:
①欣赏西方小说结构艺术;
②体会精巧构思和深刻细腻的心理描写;
③审视人物形象,把握小说主题。
教学重点:情节结构分析和人物形象分析;
教学难点:小说主题的探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本课:
二、简介作者作品
1、我们大家都知道,哪三个人号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王”呢?
明确:契诃夫(俄)、莫泊桑(法)、欧亨利(美)
他们虽然号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王”,但并不意味着他们只写短篇小说。比如,契诃夫一生写了七八百篇短篇小说和中篇小说,以及十来个剧本。欧亨利除了300多个短篇外,也还有唯一一部长篇小说《白菜与皇帝》。
2、那么莫泊桑创作情况如何呢?(见书后简介)
托尔斯泰对其作品的评价:“以鲜明、震撼心灵的艺术形象,以简明、巧妙而优美的情节表达出他要说的一切。”莫泊桑最擅长的就是把人物复杂的生活经历浓缩到短小的篇幅中,用巧妙的情节表现出来。
他创作的6部长篇小说中,有名的有《一生》《漂亮朋友》等。
三、结合社会背景,全方位深层次地探究作品内涵。
(1)有人质疑:这个社会的女人怎么啦,对上流社会的舞会竟然会迷恋到疯狂的地步,相比之下,他们的丈夫好像挺可怜的。(是不是作者故意丑化女人形象?)
记不得是哪一位外国作家说过这样一句话:虚荣,你的名字叫女人。(这个人真可恶)这篇小说也体现了女人的虚荣特点,但是男人就不虚荣了吗?你看:路瓦栽接到请柬回家的时候是“得意洋洋”的,因为这请柬“一向很少发给职员”,他觉得这是很大的荣耀,而且这请柬是他费了好大的力气才弄到手的。还有,他们的妻子疯狂地跳舞,竟然跳到凌晨时分,作为丈夫,却是一副心甘情愿的样子,我想,他们可能还为妻子能大出风头而暗自得意呢。可见,女主人公的虚荣心态在当时社会挺有代表性的。
下面我们就来结合社会背景来探究一下作品的内涵。
(2)简介背景
19世纪80年代的法国,资本主义恶性发展,大资产阶级当权,政府贪污风行,社会道德沦丧,资产阶级的骄奢淫逸的糜烂生活和惟利是图的道德观念影响到整个社会,追求享乐追求虚荣,成为一种恶劣的社会风气。小资产阶级羡慕上流社会,想极力跻身于资产阶级的行列,他们为此做出了各种各样的努力。《项链》就是这类作品的代表。
四、第一板块:主体情节
1、概述情节曲折发展过程,并说说玛蒂尔德随之产生的情感变化。要求学生从课文中寻找表达感情的词语。通过讨论基本明确后出示投影:
现实和梦想尖锐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