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360个字。
6《黄河颂》
第一课时
预习目标:
1、正确掌握句中的停顿;掌握并积累一些词汇。
2、理解文章内容和中心思想。
3、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预习重点:
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
预习难点:
理解文章内容和中心思想。
学习过程
预习任务:
一、相关背景:
1、关于作者: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辍学,曾做过学徒、店员和小学教师。1936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2、相关知识:
《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洗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
二、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
1、黄河概况以及名称的由来
2、诗中赞颂黄河“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这样说有什么历史依据?你能举出一些在黄河流域发现的早期人类文化遗址、历代王朝建都位置等史实,说明黄河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深远关系吗?
3、为什么说黄河“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你能否具体说出黄河是从哪儿发源,流到哪
4、、黄河为什么称之为母亲河?
5、诗中说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铁的臂膀”指什么?这个比喻有什么深刻含义?
6、搜集与黄河有关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故事,整理出来,与同学交流。
7、搜集关于黄河的诗
预习诊断:
1.给加点字注音:
澎湃( )() 狂澜( ) 屏障( ) 一泻万丈( )
2.用下列词语造句。
浩浩荡荡:
澎湃:
3.诗歌从哪几个角度讴歌黄河的伟大精神?
4.“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这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5.诗歌结尾处“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出现两次是不是简单的重复?为什么?
6.你认为作者心目中的黄河象征什么?具有什么精神?
7、“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你认为谁是新时期具有“黄河精神”的人?请列举一位,并为他(她)写上一句话的评论。
七《最后一课》
第一课时
预习目标:
1、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2、理解课文中小弗郎士的心理描写及其作用。
预习重点、难点:
心理描写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预习任务:
(一)了解课文背景
1870年7月爆发的普法战争是法国发动的。法王拿破仑三世为了阻遏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动,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故发动了这场战争。但不到两个月,法军大败。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包围了马黎。法国政府执行卖国政策,同普鲁士签订了屈辱的停战协定,赔款50亿法郎,并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地区割让给普鲁士。小说写于1873年,以刚刚结束两年的普法战争为背景,反映了阿尔萨斯沦陷后,当地人民在侵略者强行禁教法国语言时所表现的悲愤情绪和爱国精神。
(二)根据预习,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提示:小说以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为线索,巧妙地铺设了故事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
第二个阶段:
第三个阶段:
第四个阶段:
(三)找出描写小弗郎士心理活动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1)分析第一阶段。
“我想就别上学了”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这些景象”指什么?觉得“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说明了什么?
“又出了什么事啦?”在情节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