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140字。本课为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中杜甫的作品。教案设计是以体现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的作用为主,重点利用多媒体的来将学生带入诗歌中,去读,去品,去悟。

  登岳阳楼记
  Yxjy778899
  学习目标:
  1、涵咏诗歌,探究诗歌缘景明情的方法,感受诗歌意境
  2、学习诗歌,理解和体会杜甫怀才不遇的忧愤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3、背诵《登岳阳楼》
  德育目标:了解作者爱国情怀,激发自己爱国之情
  学习重点:通过学习本诗了解鉴赏古典诗歌要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学习难点: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扩展阅读
  教学方法:吟咏    启发    诵读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引言:
  亲爱的同学们,望月吟诗是古人的一种习惯,所以我们领略到了初唐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其实,登楼赋诗更是古文人的一种喜好,今天,让我们和杜甫一起登楼赋诗-------
  (学生自己定学习任务,教师展示幻灯片,师生明确学习目标)
  二、整体感悟,指导诵读(展示原诗)
  1、自由朗读,结合书下注解,读懂诗句
  2、质疑问难,大声朗读
  3、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本诗的意思
  4、指名朗读,划分节奏,注意轻重、缓急、快慢
  三、指导学生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鉴赏本诗
  1、以思带说:
  诗中写出了洞庭湖怎样的自然景象,请加入自己的想象,更生动形象的描绘。
  2、炼字:
  抓住关键字“坼”“浮”进行体会
  明确:“坼”字,诗人下得有力,仿佛洞庭万顷波涛、千层巨浪,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而“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雄浑壮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
  3、诵读,读出杜甫诗风“大气”之感,体会作者心胸开阔
  四、探究作者杜甫形象
  1、想象:杜甫在楼上看风景,我们在书中看杜甫,让我们走进文本,看看诗人的举止、肖像、神情
  2、思考:是什么使诗人老泪纵横?结合你所了解的杜甫及本诗谈谈
  (师展示幻灯片):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巳聋,靠饮药维持生命。
  3、探究: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情感及对国家情感的?那为什么要先表达自己的情感?
  联想一下我们学过的老杜的诗(师展示幻灯片):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mutualitydow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