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000个字。
《秋天》教学设计
【课题】秋天
【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
(1) 理解、积累课后要求掌握的基本词语的读音及意思;
(2) 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全诗。
2. 情感目标
(1) 结合具体的语境和全诗的意境,品味诗歌意味隽永的语言美和明朗纯净的诗意诗风;
(2)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陶冶他们爱美的心灵。
3.动作技能目标
(1)能够准确找出听觉、嗅觉等描写手法,学会正确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
1. 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全诗;
2. 结合具体的语境和全诗的意境,品味诗歌意味隽永的语言美和明朗纯净的诗意诗风,感悟诗句的含义,体味诗歌清远、闲静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
1. 结合全诗意境,品味揣摩诗歌的优美词句,感悟诗句的含义,体味诗歌清远、闲静的意境美。
【教学方法】
1. 诵读法。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秋天》所描绘的优美意境。
2. 联想、想象法。用于对诗中意象含义的把握。诗中每一句话都是一幅画,学生通过对意象及组合的想像联想,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一、 导入
同学们,在你们的印象中,秋天是怎样的呢?(同学起来说出自己的看法)是的,秋天是丰收的季节,落叶的季节,也是色彩缤纷的季节。古人爱秋,写秋,悲秋,写出了很多关于秋的诗句,如“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而我们也学习过很多关于四季的文章,体验过了春的生机,夏的盎然,冬的壮观。那么,秋呢?它是何种景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何其芳的课题《秋天》,去感受作者笔下的秋是怎样的。(板书:秋天)
二、 作者简介
何其芳(1912—1977),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原名何永芳,出生于四川万州一个守旧的大家庭。他有散文集《画梦录》,结集出版的主要作品有:诗集《预言》、《夜歌》(后改名《夜歌和白天的歌》),作品集《刻意集》,散文集《还乡杂记》、《星火集》及其续编等。何其芳早期诗作艺术精致,色彩绚丽,以清新柔婉见长。参加革命后诗歌变为平易朴实,乐观豪放。他又以写抒情散文著称,《画梦录》中的篇章常用象征手法,构思精巧,文字秾丽,富于艺术的独创性。以后在《还乡杂记》中的篇什则趋于朴素自然,感情犷放,格调明朗。而《秋天》选自《预言》。
三、 解读课文
(一)整体感知
1. 利用工具书,查找课后练习中要求掌握的词语的读音及意思。
丁丁(zhēng zhēng)肥硕(shuò)栖(qī)息青鳊(biān )鱼乌桕(jiù)叶
归泊(bó)寥(liáo)阔枯涸(hé)梦mèi(寐)清liè(冽)
肥硕: 这里指果实又大又饱满。
栖息: 停留,休息。(多指鸟类)
寥阔: 高远空旷。也做“寥廓”。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