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310个字。
《石壕吏》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诗圣”杜甫的诗号称“诗史”。《石壕吏》是《三吏》中的一篇,也是艺术成就较高的一篇。学习《石壕吏》有助于学生体会以上特点。但理解《石壕吏》的思想内容即诗歌反映的社会现实较易,体会蕴含在诗作中的思想感情就较难,尤其是这种感情并未直接点明而又很复杂时更是如此。品味诗作的艺术手法和精美语言就更是难上之难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石壕吏》的写作背景。
2、通过朗读、把握《石壕吏》的思想内容与的作者情感。
3、学习诗作巧妙的构思和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把握《石壕吏》的思想内容与的作者情感。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归纳法、赏析法等。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预习熟读诗作,提出疑问;教师搜集资料。
设计思路:
《石壕吏》是杜甫的一首叙事诗,反映的是安史之乱时期老百姓的痛苦生活,表达了作者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对朝廷无能黑暗的批判,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我把引导学生体味《石壕吏》的思想内容与的作者情感作为重点,通过“朗读疏通整体感知——揣摩模拟人物心理——分析作者思想情感”一层层由浅入深体味诗歌的内容、主题、人物到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多次多元的对话达到对文本的深透理解,培养学生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的人文意识。
教学过程:
导语:
托尔斯泰说“战争请孩子和老人走开”,然而任何时期的战争往往会在妇女、儿童及老人的啼哭中开始和结束。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来到二千多年前的石壕村,看那里究竟发生了什么?!板书(石壕吏,杜甫)
授课:
一、引入新课
1、我想修改这首诗歌的题目,将它改为《石壕妇》,你们能理解老师的做法吗?
生:理解,是因为题目与内容不符,题为《石壕吏》然而诗歌却以老妇人的致词作为主体。
2、这种做法有道理吗?
1)有道理
2)无道理,尽管诗中详写老妇前致词,但仔细观察会发现这是官吏与妇人之间的对话。
二、从诗歌来看,主要人物应是差役,但诗人对他用了暗写,一出场只用了“吏呼一何怒”来点出他的声威,此后他就转到“幕后”对老妇则用了明写,把他所说的话写成了一篇“抒情独白”。其实呢,用心品味就会发现老妇的话句句都是官吏逼出来的。所以对差役这一形象的塑造采用了空白艺术(板书)所以陆时雍称道“其事何长,其言何简”。而作者留下的大量的空白则需要我们根据老妇人的致词来填充。
1、请同学们快读,老妇人致词这几句诗歌,你读懂了吗?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夜晚有差役捉人,老妇人陈述家中的悲惨遭遇,希望博得同情,最终无奈只有自请应战。
2、那么如果请你在原文中找到一个字来概括老妇人一家的悲惨遭遇呢?(苦)我想再擅自加上一个字,他们遭遇不但痛苦而且悲惨,所以我想可以拓展为(悲苦)。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