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060字。

  《河床》教学实录
  执教者:董一菲
  师:请男女同学对读《河床》,谁来读呢?
  生:对读:我从白头的巴颜喀拉走下。
  白头的雪豹默默卧在鹰的城堡,目送我走远方。
  但我更是值得骄傲的一个。
  我老远就听到了唐古特人的那些马车。
  我轻轻地笑着,并不出声。
  我让那些早早上路的马车,沿着我的堤坡,鱼贯而行。
  那些马车响着刮木,像奏着迎神的喇叭,登上了我的胸脯。轮子跳动在我鼓囊囊的肌块。
  那些裹着冬装的唐古特车夫也伴着他们的辕马谨小慎微地举步,随时准备拽紧握在他们手心的刹绳。
  …………
  师:女孩子读得特别好,有感染力。男孩子音质动人,应再注意一点抑扬顿挫。如“我从白头的巴颜喀拉走下。”“白头”要读得深情。“巴颜喀拉”要读出大气和空灵。
  谈谈这首诗给我们的整体感受。
  (倾听归纳并板书:丰富博大厚重)
  谁能具体谈谈。
  生:有历史(时间)和巨大的空间感。历史便是由远古到今天,空间是从“白头的巴颜喀拉”到“东方的大海”辽阔苍茫,看这样的诗句:“我是时间,是古迹。是宇宙洪荒的一片颚骨化石。是始皇帝。”
  生:这是一首叙事诗,因而丰富饱满。
  师:叙事?叙了哪些事?
  生:写黄河从“白头的巴颜喀拉”出发一路流向东海的所见所闻。
  师:所见所闻?有故事吗?有情节吗?
  生:好像没有。
  师:应该是一些片段性质的描摹。
  生:是精美而深情的画面。
  师:这个说法非常好!“河床”视力所及的地方充满了美与深情,都描摹哪些意象?
  生:有默默卧着的白头的雪豹,有鹰的城堡,有唐古特人的马车、东方的大海……
  生:还有有着“少年的声带”和“少女的媚眼”的兀鹰,有“潜伏在隘口的”猎人,有“跛向天边的彤云的三条腿的母狼”。
  生:峰峦、断层、地峡、飓风。
  生:还有颚骨化石、始皇帝、帆樯、广场、道都、大邑。
  生:还有龙、昆仑之玉、农妇、团月、潮汛。
  师:河床的形象就这样有了丰富的形态、色彩、内蕴各异的众多的意象,密集的意象充满了张力和活力。
  师:1999年“首届中国诗歌学会诗人奖”授奖词是这样写的:“昌耀是不可替代的,如青铜般凝重而朴拙的化石,如神话般高邈而深邃的星空”。下面同学们就你自己喜欢的意象,谈谈你对《河床》这首诗的理解。
  生:其实河床就是我们母亲河——黄河,诗在蓦然回首中用“龙的形象”绾结全篇,大气磅礴,极具民族特色和民族情怀,千呼万唤,水到渠成。“我把龙的形象重新推上世界的舞台。”
  生:我喜欢“白头的巴颜喀拉”这个意象,远古、沧桑,有历史的厚重感和穿透力,并且首尾呼应,“我从白头的巴颜喀拉走下”飘逸而神奇神秘,“而现在我仍转白头的巴颜喀拉”深情深邃。
  师:反复出现的意象一定是作者着意强调和渲染的,抓住这点的点进行品味和分析,一定会探骊得珠。
  生:“你们的麦种在农妇的胝掌准时地亮了。你们的团栾月正从我的脐蒂升起”。我喜欢“农妇的胝掌”这个意象。
  师:想问一下,“胝掌”的“胝”当什么讲?
  生:我知道有个成语叫“胼手胝足”,“胝”应该是茧子,“农妇的胝掌”应该是“长满老茧的农妇的双手”,这个意象写出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勤劳质朴,生机和希望。而“团栾月正从我的脐蒂升起”是神来之笔。
  生:我喜欢这个诗节:
  我是父亲。
  我爱听兀鹰长唳。他有少年的声带。他的月光有少女的媚眼。他的翼轮双展之舞可让我血流沸腾。我称誉在我隘口的深雪潜伏达旦的那个猎人。也同等地欣赏那头三条腿的母狼。她在长夏的每一次黄昏都要从我的阴影跛向天边的彤云。也永远怀念你们——消逝的黄河象。
  听——的是兀鹰长唳,称誉的是猎人,欣赏的是母狼,怀念的是黄河象。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