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小题,约13890字。
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13年级语文科试卷
命题、校对:高二语文备课组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I卷第三、四大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第I卷第1至8页。第II卷第8页至10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 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2 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3 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目涂黑。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共9分)
八股文的“无用”与“有用”
八股文是明清两代科举考试的专用文体。明清两代的乡试、会试最重要的测试内容,是要求士子依照严格的程式阐释儒家经典。由此形成的考试专用文体通称“制义”,此外还有“制艺”、“时文”、“时艺”等名称。至于“八股文”,虽是因制义的结构与写法而来的一种俗称,却最为现代读者所熟悉。现代人熟悉“八股文”这一名称,并不意味着熟悉八股文。无论是过分夸大八股取士制度对中国积弱局面的责任,还是完全抹杀八股取士制度的合理成分,都是至今犹存的倾向。
评判八股文的“无用”和“有用”,必须联系科举制度作考察。科举制度本质上是一种国家文官考试选拔制度,与此前的世禄制、九品中正制等选举制度相比,其更为公平、有效。考试要有相对固定的内容、形式,明清两代八股取士的制度设计即源于此。
自然,八股取士的制度设计存在缺陷。但由于传统社会未能提供更具优势的“学问”来替代儒家经典,选拔失效的情况又是任何大规模实施的考试都难以避免的。因此,尽管在科举时代人们对八股取士有很多批评,朝廷仍坚持实施。
其实,唐代科举以诗赋取士,但唐人赵匡对诗赋也有“习非所用,用非所习”的批评。评价八股文时应考察它的整个文化背景。八股取士制度,着重考查士人对儒家经典的掌握,而儒家经典很大程度上是综合了中国传统的人文社会知识;为了写出“熔经液史”的八股文而进行的长期训练,可以说属于典型的通识教育。这种教育并不强调直接培养出具体的职业技能,但由此形成的较高文化水平和学习能力,往往可以转化为较强的社会适应力。这一点正是八股文的“有用”之处。
当然,此教育和选拔制度必定会造成一定比例的“失败者”,包括无法适应八股文写作的人士,也包括仅能掌握八股文写作的人士。而且,此教育和选拔制度更适合于分工程度和流动性较低的社会,特别是传统的农业社会。在此社会环境中,大多数知识分子只能以向“仕”转化为目标。一旦工业社会带来新的社会分工体系,一旦出现自然技术科学知识的爆发性增长,此教育和选拔制度都会显现出不适应。
明代以来,随着教育普及程度日渐提高,知识分子的总量大大超出社会所需要的官吏数量,社会原应鼓励知识分子向工商业等行业分流。中国没有走向这条历史道路,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仍以皓首穷经、钻研八股为唯一正业。之所以如此,与固有文化中缺乏支撑变革的思想资源有关,更与专制社会的政治需求有关。对专制政体来说,八股文教育和选拔制度带来的意识形态建设效果,有着难以抗拒的吸引力。
站在工业社会的立场上省视八股文,借着鸦片战争以来历史带来的“后见之明”来评论八股文,我们很容易清晰地看到八股文的历史局限。但是,我们同样需要进入生动的历史情境,以期获得“了解之同情”。
明代是八股文形成到成熟的时期,无体不备,名家迭出,对于八股文研究来说,具有标本意义。只要克服误解和偏见,一般读者也可以从八股文中汲取独特的滋养。优秀的八股文作品,在写作技巧与思想内容方面都有值得借鉴之处。
《中国社会科学报》
1.下面关于“八股文”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八股文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专用文体。
B.八股文在内容上是对儒家经典的阐释。
C.“八股文”只是“制义”的俗称,却更为现代读者所熟悉。此外它还有“制艺”、“时文”、“时艺”等名称。
D.八股文在写作时一定要依照严格的程式。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年羹尧,字亮工,汉军镶黄旗人,康熙三十九年进士,改庶吉士①,授检讨。
雍正元年,青海台吉罗卜藏丹津纠诸阿尔布坦温布、藏巴札布等,劫亲王察罕丹津叛,掠青海诸部。上命羹尧进讨,谕抚远大将军延信及防边理饷诸大臣诸事皆告羹尧。十月,羹尧率师自甘州至西宁,羹尧请以前锋统领素丹、提督岳钟琪为参赞大臣,从之。
羹尧初至西宁,师未集,罗卜藏丹津潜知之,乃入寇,悉破傍城诸堡,移兵向城。羹尧率左右数十人坐城楼不动,罗卜藏丹津稍引退,围南堡。羹尧令兵斫贼垒,敌知兵少,不为备,驱卓子山土番当前队;砲发,土番死者无算。钟琪兵至,直攻敌营,罗卜藏丹津败奔,师从之,大溃,仅率百余人遁走。
羹尧才气凌厉,恃上眷遇,师出屡有功,骄纵。行文诸督抚,书官斥姓名。请发侍卫从军,使为前后导引,执鞭坠镫。入觐,令总督李维钧、巡抚范时捷跪道送迎。尝荐陕西布政使胡期恒及景灝可大用,劾四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