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310个字。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教案 王子尧
教材选择:
初二第一学期(上教版)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阐述本首诗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的两个方面,即壮志豪情和悲愤之情。
2、学生能够全面找出并理解本诗中体现“壮”的字词句。
3、学生能够理解全诗的含义即意境,并可以带着自己的理解,体验有感情地正确朗读这首词。
4、学生的朗读兴趣进一步提高,复活词人,激活自己。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指阐述出全词中诗句中体现“壮”的字词句。
教学难点:
学生理解整首词的意境
教学方法:
1. 建构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设置问题场。
2 .以朗读带动理解,师生共同研究、探讨。
3.小组合作法,咬文嚼字法以及启发引导法。
4. 情境再现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学习:
1、学生查找工具书,读准字音,练习朗读。
2、学生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回顾辛弃疾的《丑奴儿》,引导学生进行两首词思想感情的对比——“在这首词里,我们初步体会了辛弃疾他那种忧愤深重,但又抑郁难吐。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节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可能啊,我们学这首词,你们会有另外一种感受,对于这一位上马能击贼,下马能赋诗的词人,我们和他会有更进一步的接触和交流,看一看和我们前面查的资料当中,别人给他的评价“人中之杰,词中之龙”这个形象,大家看看两首词中他的思想有什么的区别?”
二、引导学生理解词的思想感情
问题:辛弃疾这首词开头要表达什么?辛弃疾在这首词中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他是怎么表达的?
主要环节:朗读和朗读后的交流
交流后明确:两种思想感情——雄心壮志和悲愤
小总结:引导学生带着对这首诗思想感情的初步理解再朗读。
三、品味“壮”字在全词中的体现
1.承上启下:
“刚才我们说这种感情啊,一个是豪情壮志,一个是悲愤之情,那么这种悲愤之情我们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很悲壮的情感,你们说说这首词又是雄壮又是悲壮,那么我们读的时候应该看重哪个字?(老师走向讲台写下“壮”字)
2.引导学生带着更进一步的理解,突出“壮”,再读这首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