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小题,约11850字。
福建省福州三中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三第五次月考
语 文 试 题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6分)
(1) ,靡有朝矣。(《诗经•氓》)
(2) 万里悲秋常作客, 。(杜甫《登高》)
(3) 想当年, ,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 ,愿乞终养。(李密《陈情表》)
(5) 奈何取之尽锱铢, ?(杜牧《阿房宫赋》)
(6)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 (周敦颐《爱莲说》)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自予初识贞甫,时贞甫年甚少,读书马鞍山浮屠之偏。及予娶王氏,与贞甫之妻为兄弟,时时过内家相从也。予尝入邓尉山中,贞甫来共居,日游虎山、西崦上下诸山,观太湖七十二峰之胜。嘉靖二十年,予卜居安亭。安亭在吴淞江上,界昆山、嘉定之壤,沈氏世居于此。贞甫是以益亲善,以文字往来无虚日。以予之穷于世,贞甫独相信,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订,而卒以予之言为然。
盖予屏居江海之滨,二十年间,死丧忧患,颠倒狼狈,世人之所嗤笑,贞甫了不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以与之上下。至于一时富贵翕吓,众所观骇,而贞甫不予易也。嗟夫!士当不遇时,得人一言之善,不能忘于心,予何以得此于贞甫耶?此贞甫之没,不能不为之恸也。
贞甫之为人伉厉,喜自修饰。介介自持,非其人未尝假以词色。遇事激昂,僵仆无所避。尤好观古书,必之名山及浮屠、老子之宫。所至扫地焚香,图书充几。闻人有书,多方求之,手自抄写,至数百卷。今世有科举速化之学,皆以通经学古为迂,贞甫独于书知好之如此,盖方进于古而未已也。不幸而病,病已数年,而为书益勤。予甚畏其志,而忧其力之不继,而竟以病死,悲夫!
初,予在安亭,无事,每过其精庐,啜茗论文,或至竟日。及贞甫没而予复往,又经兵燹之后,独徘徊无所之,益使人有荒江寂寞之叹矣。
其卒以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日,年四十有二。可悲也已!
铭曰:天乎命乎不可知,其志之勤而止于斯!
(归有光《沈贞甫墓志铭》)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予之穷于世 穷:困厄
B.贞甫了不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 了:全然
C.而贞甫不予易也 易:改变
D.而竟以病死 竟:竟然
3.下列句子,都直接表现沈贞甫勤学进取的一组是( )
①介介自持,非其人未尝假以词色 ②病已数年,而为书益勤
③尤好观古书,必之名山及浮屠、老子之宫 ④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订
⑤手自抄写,至数百卷 ⑥每过其精庐,啜茗论文,或至竟日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②④⑥
4.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数十年间经历了诸多坎坷,后来突然富贵显赫,沈贞甫却不因周遭评论而改变对他的态度,充分表现出相知之深。
B.沈贞甫为人耿介,注重个人道德修养。不是同道中人就不会对他和颜悦色。遇到事情慷慨激昂,即使受到挫折也不回避,
C.沈贞甫去世后,作者再独往二人曾品茗论文的精庐,时逢战乱之后,知音又逝去,不禁生出孤独之感。
D.沈贞甫是作者好友,又是连襟,两人过从甚密。沈贞甫不幸早死,作者为他写了这篇墓志铭。简要记叙两人从初识到交厚的过程,重点介绍贞甫的身世以及他的为人和为学。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 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订,而卒以予之言为然。
译文:
② 士当不遇时,得人一言之善,不能忘于心,予何以得此于贞甫耶?
译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郑板桥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秦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注】本诗作于郑板桥六十岁时,是年潍县遭逢饥荒,为赈灾民,作者未得上司准许开仓放粮,引起上司的不满,被迫解职。
(1)本诗是一首题画诗,最突出的艺术手法是什么?请简要赏析。(2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