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630个字。
《溪水》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苏雪林的《溪水》是七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亲近自然”中的课文,新选入中学语文教材。这是篇情文并茂的美文,它的美,不只在语言文字的得体优美,更在于文章的真性情。正因为作者那般地热爱生活,挚爱自然,所以通过专意细致的观察,思考,将自然赋予人的性情,运用拟人、比喻把一条小溪写得灵动飞扬,惹人怜爱。而在小溪身上又倾注作者的真性情。学生不仅能品味清新传神的语言,也能体会作者对自然的挚爱,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
鉴于本文篇幅不长,语言出色,所以制度目标1:熟练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丰富的语言材料。
感受自然美丽,亲近自然,热爱自然是本单元教学目标,自然要制定目标2:在品味清丽灵动的语言的同时,感受作者笔下溪水的性情,并体会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引导学生亲近自然,用心体味生活的精彩。但要感受作者的情感还须品味文章语言,所以将此作为教学重点。
语言美是每一个初次接触此文的读者的第一感受,所以首先应引领学生品味这点,并探讨语言美的原因,进而尝试自己写作,由此制度目标3:感悟文中充满诗情画意的优美意境,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因为在语言美,修辞的运用和细致观察,丰富想象之间的联系以及能力的提高上,有一定难度,所以将此作为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用图片音乐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快投入;用对比方式引发学生兴趣,有读完全文的欲望即成功。
2、诵读法。文章不长又优美,适合诵读,在读中细细品味。
3、合作探究。同桌共同为溪水和红叶设计一段对话,可彼此激发,发挥想象,既加深课文理解,也锻炼合作精神。
4、自主研读。注重个人的阅读体验,多角度全方位解读文本,有时学生的解读,教师还不一定想到。这种方式,给学生更多空间,也给教师更多挑战。
三、说学法
与教法相配合,引导学生掌握:“读→品→写”的学习方法。通过读(自由诵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自主诵读课文,从词语、修辞、精神等入手品味,从深层次上进一步领会文章内容,领悟作者的情感;通过写,学习本文写作方法,训练类似文章的写作,巩固课文,提高写作能力。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