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560个字。
黄河颂
光未然
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
(二) 过程和方法目标
1、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了解时代背景,激发爱国热情,打动学生心灵。
2、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诵诗歌。
3、通过研讨分析来深入理解诗歌。
(三) 情感目标
1、 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2、 体会诗歌蕴含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诵诗歌,体味诗歌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三、 教学准备
1、 学生提前预习诗歌,收集关于本诗歌创作的背景资料。
2、 学生听《黄河大合唱》演奏曲。
3、 教师准备课件以及相关音频资料。
四、 教学流程
黄河颂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听音乐
导入新课
播放朗朗钢琴曲《黄河》,请学生闭上眼睛感受壮美的意境,然后谈谈对这首曲子的感受。由此引入《黄河颂》: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它蜿蜒在中华大地上,养育了我们的祖祖辈辈,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滚滚东去的黄河浪涛见证了古老中国的兴衰荣辱,黄河澎湃的惊涛,恢弘的气势和那奔腾不息的精神,也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华儿女为之拼搏奋斗。在抗日战争那段血雨腥风、民族危亡的日子里,一首深沉豪迈的黄河赞歌传遍了大江南北,激励了众多爱国志士保家卫国的万丈豪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豪迈的黄河赞歌―――《黄河颂》。 学生听钢琴曲,感受壮美,然后谈自己的感受。
跟随老师的介绍进入课题。
充满激情的音乐很容易调动课堂的气氛,让学生一开始就能够沉浸在壮美的气氛中,有把握课文的情感基调和开阔的境界。
了解背景
知人论世
请学生交流预习时所了解到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情况。
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周恩来代表党向全国发出了“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号召。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 在预习中查找相关资料,锻炼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也让学生自己去感受那个时代,有利于把握诗情,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听读诗歌
体会诗情
再读课文
理清结构
播放诗歌朗诵录音,请学生体会把握诗情;多种方式组织学生朗读:同桌互读,分段朗读,小组朗读,全班齐读。
1、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 听朗读录音,跟随画出重音和节奏。
不同方式朗读,把握诗情。
颂
听、读结合,训练朗读,通过读来把握诗情。
由整体到部分地理清诗歌的结构,有利于学生把握诗歌内容,有利于学生理解作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黄河的伟大精神。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