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380字。
尽力与全力作文素材
1对人生的忠告
“尽力而为”是很多人用来安慰自己或劝慰别人对目标和任务未完成或失败的激励的方法,但这或许是有害行为。当一个人习惯于用“尽力而为”来从事工作时,往往也代表着一事无成。
“尽力而为”很明显渗透不能彻底完成一件事,或者允许有许多理由、借口不去完成,也会使失败变为可被理解,显然也代表着失败。
“尽力而为”首先在形势上就低于一层,“尽力而为”只能达到一定的程度。而“全力以赴”达到的是极限、更能体现到坚决、彻底,就如陈安之所说:“当你确定下定决心以后,一切都是可能的,当你下定决心以后你才能全力以赴,当你全力以赴时,事情肯定能做成。”
如果尽力而为可行,“秦王汉武”就不能建立强大的大秦帝国和大汉王朝,“闯王天王”也就不会失败。如果“尽力而为”可以被理解,爱因斯坦、爱迪生就不可能成为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更不可为人类带来文明与进步。
2 在美国西雅图的一所著名教堂里,有一位德高望重的牧师--戴尔.泰勒.有一天,他向教会学校一个班的学生们讲了下面这个故事:
有一年冬天,猎人带着猎狗去打猎-------
泰勒牧师讲完故事之后,又向全班郑重其事地承诺:谁要能背出《圣经.马太福音》中第五章到第七章的全部内容,他就邀请谁去西雅图的“太空针”高塔餐厅参加免费聚餐会。
《圣经.马太福音》中第五章到第七章的全部内容有几万字,而且不押韵,要背诵全文无疑有相当大的难度。尽管参加免费聚餐会是许多学生梦寐以求的事情,但是几乎所有的人都浅尝辄止,望而却步了。
几天后,班上一个11岁的男孩,胸有成竹地站在泰勒牧师的面前,从头到尾按要求背了下来,竟然一字不落,没出一点差错,到了最后,简直成了声情并茂的朗诵。
泰勒牧师比别人更清楚,就是在成年的信徒中,能背诵这些篇幅的人也是罕见的,何况是一个孩子。泰勒牧师在赞叹男孩那惊人记忆力的同时,不禁好奇地问:“你是为什么能背下这么长的文字呢?”
男孩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我竭尽全力。”
16年后,那个男孩成了世界软件公司的老板。他就是比尔.盖茨。
泰勒牧师讲的故事和比尔。盖茨的成功背诵对人很有启示:每一个人都有极大的潜能。正好心理学家所指出的,一般人的潜能只开发了2%-8%左右,像爱因斯坦那样伟大的科学家,也只开发了12%左右。一个人如果开发了50%的潜能,就可以背诵400本教科书,可以学完十几所大学的课程,还可以掌握二十来种不同国家的语言。这就是说,我们还有90%的潜能处于沉睡状态。谁要想创造奇迹,仅仅做到尽力而为还不够,必须竭尽全力才行。
3.这则寓言对处于当今激烈变革社会的人们不无警示意义。眼下各行各业竞争日趋白热化,人们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说小点这直接维系着个人的饭碗家庭的稳定,说大点这关乎到一个单位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的发展后劲。以前那种拈轻怕重消极怠工的态度与做法,早已失去市场,正逐渐被一种崭新积极的理念所取代。这是社会发展的一大进步,也是时代潮流。
在烦琐而细微的工作中,我们正不断学习和适应着努力、竞争、主动、当仁不让、我行故我在等这个时代所特有的新思维、新举措。可是,有很多事我们明明努力、主动、用心去做了,结果还是功亏一篑;与我们实力相仿的对手同我们一样向前冲刺,他们却取得成功。这说明努力其实包含着两种类型:消极的和积极的。消极的努力正如寓言里猎狗的尽力而为,积极的努力则是那只脱兔的全力以赴。尽力而为其实是潜藏于我们身体和精神中一种根深蒂固的惰性,一种原则性不强的自我谅解,成功靠运气,失败了就怨声叹气。全力以赴则是甩开一切包袱,集中精力向着目标作义无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