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教案
设计及执教:重庆市110中学 方世芬
一 、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体会诗歌运用形象事物表现抽象感情的技巧及巧妙的比喻在表达主题上的作用。
(二)能力训练要求
1 .学习用形象事物表现抽象感情的写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比较鉴赏诗歌的能力 。
3.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收集整理资料、制作作品的能力及评价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在朗读和品味中熏陶学生情感,体会诗人内心的思乡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艺术美。
2.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及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美及如何收集整理信息。
四、 教法与学法
课前播放罗大佑的歌曲《乡愁四韵》以调动学生的情感;朗诵品味诗歌,体会感情;
欣赏讨论诗歌;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收集整理信息作出汇报和评价;迁移练习,培养能力。
五、教学准备:
1.课前让学生收集写乡愁的有关诗句。
2.网络资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我一直以我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吗?因为我们生在一个诗的国度,一生都可以在诗的海洋里畅游。而诗与歌的结合,更是一种近乎完美的艺术,下面我们就来感受一下这样的艺术。请同学们欣赏一段歌曲,体会一下歌中抒发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多媒体播放罗大佑的歌曲《乡愁四韵》),生谈体会,引入“乡愁”话题。)
师:“‘乡愁’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笔下的主题,同学们能回忆起写乡愁的诗句来吗?”(指名回答)。指名回答。
师:“其实,这种思乡念家之愁,又何止他们才有呢,那些远离祖国母亲怀抱的游子们,又何尝不是愁思绵绵无绝期?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台湾诗人余光中、席慕蓉的同题异作——《乡愁》,听一听两位台湾诗人发自内心的呼唤吧!”
(多媒体出示《乡愁诗两首》)。
(二)简介作者,品读诗歌
1.(师:我们先来看看是什么样的经历勾起了他们无限的愁思呢?)简介作者(多媒体出示)
2.学生先自由朗读两首诗,边读边划分节奏及重音。再指名朗读,学生互相评价。教师引导学生从语调、语速、感情处理上进行评价。(语调:深沉;语速:舒缓;感情:深挚。)
3.听多媒体范读,学生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
(三)感悟质疑
1、学生再读诗作,体会感情。
师:“同学们已品读了这两首诗,现在就请你们谈谈你总的感受并说说有些什么疑问,其他同学拿出纸和笔记一下,看是否能帮他解决。老师非常喜欢能提出疑问的同学,前人说得好:‘学贵有疑,小疑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