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6100字。

  团风中学2012届高三语文4月测试卷
  2012.4.10
  一.语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角色/崭露头角      瓜蔓/不蔓不枝       维系/不系之舟
  B.辟邪/鞭辟入里      咀嚼/咬文嚼字       隽秀/隽语箴言
  C.欺凌/模棱两可      炮烙/刨根问底       踉跄/琳琅满目
  D.挟持/汗流浃背      叱咤/姹紫嫣红       创伤/满目疮痍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精萃      挖墙脚      甘拜下风      一筹莫展
  B.重叠      老两口      嘻嘻哈哈      深信不疑
  C.度假      水龙头      金榜题名      人情世故
  D.寒暄      入场券      永葆青春      出奇不意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湖北省京剧团创作演出的京剧《建安轶事》演绎了蔡文姬回归汉朝的生活和情感际遇。“身还中原兮难舍大漠北,一把浊泪兮胡汉两地挥……”文姬的大段“二黄吟唱”悲凄感人,让不少江城戏迷情难自已,频频拭泪。
  B.今年元宵节,孝感城区举办的图书夜市、电影展映、灯谜竞猜、龙灯大团拜等系列活动精彩纷呈;各集镇村湾的传统民俗活动也轮番上演,令人应接不暇。
  C.在有着“华中之肺”之称的神农架林区内,竟建起了100座小水电站,致使林区内的堵河、南河、香溪河、沿渡河四大流域几乎断流。这种“大跃进”式发展小水电的做法,无疑是饮鸩止渴,不符合科学发展观。
  D.《我的叔叔于勒》的叙述人决定了小说要以一个半大孩子的眼睛来看世界,他的视角是仰视的,对成人世界的复杂与不可理喻,无法作出解释和判断。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9月19日晚,第八届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在国家大剧院举行,湖北作家刘醒龙和另四位作家张炜、毕飞宇、莫言、刘震云凭借他们的作品《天行者》、《你在高原》、《推拿》、《蛙》、《一句顶一万句》获得中国文坛最高殊荣。
  B.新年伊始,湖北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精简会议、文件和领导同志事务性活动的规定》,要求厉行“三短一简”,即开短会、发短文、讲短话、简办事,切实改进会风、文风、话风、事风。
  C.湖北省中山医院护士肖芳在街头遇见一位呼吸骤停、心脏停搏的大妈,便挺身上前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终使大妈“起死回生”,被网友用手机拍成视频发在网上后,感动了江城。
  D.“海派清口”创立人周立波在他主持的《壹周立波秀》节目里批评了很多人和事,尽管他的言辞尖刻甚至偏激,但是谁又能否认他说的没有道理呢?
  5.下列对文学常识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浩然是湖北襄阳人氏,他隐居襄阳期间创作的《夜归鹿门歌》虽有某种纪实之意,但主旨却是在表现一种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
  B.《红楼梦》是清代乾隆时期问世的一部长篇小说。现在人们说起《红楼梦》,往往指的是曹雪芹的前80回和高鹗续补的后40回的总称。
  C.《雷雨》是现代剧作家曹禺于20世纪30年代创作的第一部话剧,该剧通过周鲁两家八个人物由于血缘纠葛和命运巧合而造成的矛盾冲突,剖析了社会和历史的深重罪孽。
  D.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剧作家,他不仅创作有《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和《麦克白》“四大悲剧”,而且创作有《威尼斯商人》《人间喜剧》这样的浪漫喜剧。
  二.现代文阅读(29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9分,每小题3分)
  “孝”与“教”
  高 伟
  “弘扬中华文化,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孝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孝是人与生俱来的美好情感,是人类道德的基石。育人先育德,立德先立孝。作为中华民族未来发展基石和栋梁的青少年,更要知孝,懂孝,行孝。
  中国传统文化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孝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孝”的社会价值与“教”的社会价值是统而为一的。不仅如此,由于血亲意义上的朴素性和普泛性,“孝”正是“教”的伦理基础。
  “百善孝为先”,孝是最起码的伦理道德,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朴素感情。这种朴素感情是其他一切伦理道德的精神基础。孔子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孝”是个体与社会间沟通的基本的伦理尺度,因而奠定了“教”的伦理学基础。“立爱自亲始,教民睦也”,“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先民倾向于认为,一个能够“孝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