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星资源网
学科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政治
综合
会员
注册
登录
会员中心
如何汇款
在线充值
搜索
文章
备课
专题
精品
留言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2得分训练(五)语文试题
分类:
语文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版本:
人教版
类型:
doc
大小:
127 KB
评级:
时间:
2012/5/28 11:00:44
下载:
本月:1 总计:19
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点此下载
共18题,约12290字。
大庆实验中学2012得分训练(五)
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老国度里的“格”样人生
我们中国人和“格”是有着不解之缘的。小时候写字要在方格本上写,玩游戏玩的也是跳格子,长大之后做事被告诫不要出格,升迁荣转要讲资格。但凡事都有两面,对“格”的过于看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人才的起用和创新精神的弘扬。
应该说,论资排辈,自古有之。北魏后期,针对官多人少的状况,吏部尚书崔亮制定了“停年格”的选官制度,选人以年劳为制,由唯才是举变为资历取胜。停年格的做法一直陪着北魏走向灭亡。
而最终形成“格式化”却是唐朝的事情。唐初的时候,主管人事的吏部选拔人才只看能力,不看资历,引得英才辈出,读书人都感到很有盼头。合理的用人机制和对干部的大胆起用,在很大程度上营造了盛唐气象。只是到了唐玄宗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才重新看重了用人之“格”,规定不论什么人,一律按年限、资历和考绩升迁。后来虽有反复,但到了五代,还是恢复了“格”的做法,并从宋朝开始延续下去,中国社会也就这样在大多数时间内死气沉沉、慢吞吞地走进了现代世界,直到西方列强打上门来。
崔瑞德在《剑桥隋唐史》中特别指出:“地方行政改革的成功与否归根结蒂取决于被任命的人,他们的质量又取决于任命官员的标准和方式。”崔瑞德的阐述切中了地方行政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从中国历史发展来看,不打破用人体系的格式化,便没有真正的强盛。可以说,唐乃至清康熙、雍正时期的盛世在很大程度上与合理的用人机制、大胆起用干部有着很大关系。
西方管理学名著《彼得原理》,则深入剖析了横亘古今的人类痼疾——不称职现象。彼得原理的核心内容是,晋升可以发挥人的潜能,但也易使人达到不称职的位置,从而降低“产出”。随着晋升的加剧,不称职者的逐渐累积,机构就会变得臃肿,效率也将变得低下,社会也终将停滞或倒退。所以,盲目地追求晋升,不仅会给个人带来痛苦,引发“不称职综合症”,而且也会给社会带来危害,造成整体的“生存不称职级”。
在这种晋升体系中,最重要的是健康和少犯错误,这也使得古代中国从来不缺乏养生之道,更使得明哲保身成为从政原则。贤才能士也不得不与岁月较量。由于大家都心照不宣地维护着保守的局面,与众不同的人及其力求变革的主张便常常显得不合时宜,不受欢迎,创新精神遭致系统性压制。
可以说,保守、无原则的宽容和不思进取,在很大程度上是“格式化”这种晋升体制的产物。而更重要的是,那些杰出的人才也有其不胜任的职级,他必须跳过那些不适合他的职级,以尽快到达能充分发挥其作用的位置。
为此,西方通过文官制度和选举制度来平衡和优化个人的发展。它通过文官制度使适合亦步亦趋发展的人一步步地按制度升迁,并享受良好的退休待遇。而对于有个性、有抱负、不愿意按部就班的人,则给予诸多破格提升的机会。在美国,许多高官都是直接被总统从教授、律师、记者的岗位上选拔出来的。
一个人穿的鞋过大或过小都会很别扭,古老的“格”不仅老化了中国,也夺走了许多个人的舒适与快乐。而若每个人都能满足于自己称职的位置,不一味好高骛远,则不仅自己胜任并感到愉快,而且也能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如此看来,“不拘一格降人才”实在是有着政治学、管理学和心理学乃至保健学的多重意义。
1.以下有关“格”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人对“格”的看重影响到了人才的起用和创新精神的弘扬。
B.中国“格式化”体系极易产生《彼得原理》中剖析的不称职现象。
C.在“格”式的体系中,与众不同的人及其力求变革的主张常常显得不合时宜。
D.晋升体制的“格式化”很大程度上是由保守、无原则的宽容和不思进取造成的。
2.以下关于“格式化”在中国历史上的表现,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北魏后期,吏部尚书崔亮制定的“停年格”的选官制度使北魏走向灭亡。
B.唐玄宗时十分看重用人之“格”,不论什么人,一律按年限、资历和考绩升迁。
C.晋升体系的“格式化”在唐朝形成并一直延续,直到西方列强打上门来。
D.清康熙、雍正时期的盛世在很大程度上与用人打破“格式化”体系有着密切关系。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地方行政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任命官员的标准和方式是否得当。
B.“格式化”晋升体系催生的明哲保身的从政原则使很多贤才不得不与岁月较量。
C.西方通过选举制度使适合亦步亦趋发展的人和不愿按部就班的人都能得到合理晋升。
D.每个人都满足于自己的位置,则不仅自己愉快,而且也能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
《寓山注》序
【明】祁彪佳
予家高士里,固山阴道上也。家旁小山,若有夙缘者,其名曰“寓”。往予童稚时,季超、止祥两兄以斗粟易之。剔石栽松,躬荷畚锸,手足为之胼胝①。予时亦捧土作婴儿戏。迨后余二十年,松渐高,石亦渐古,季超兄辄弃去,余则委置于丛篁灌莽中。予自引疾南归,偶一过之,于二十年前情事,若有感触焉者。于是卜筑之兴,遂勃不可遏,此开园之始末也。
卜筑之初,仅欲三五楹而止。客有指点之者,某可亭,某可榭。予听之漠然,以为意不及此。及于徘徊数回,不觉问客之言,耿耿胸次。某亭、某榭,果有不可无者。前役未罢,辄于胸怀所及,不觉领异拔新,迫之而出。每至路穷径险,则极虑穷思,形诸梦寐,便有别辟之境地,若为天开。以故兴愈鼓,趣亦愈浓。朝而出,暮而归。祁寒盛暑,体粟汗浃,不以为苦。两年以来,橐中如洗。予亦病而愈,愈而复病,此开园之痴癖也。
园尽有山之三面,其下平田十余亩,水石半之,室庐与花木半之。其他轩与斋类,而幽敞各极其致。室与山房类,而高下分标共胜。与夫为桥、为榭、为径、为峰,参差点缀。大抵虚者实之,实者虚之;聚者散之,散者聚之;
点此下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
“yxzyw2002”
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2年高考得分训练语文试题(四) 人教课标..
黑龙江省东北师大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语文科试..
黑龙江省佳木斯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佳盟联考期中考试初一语文试..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
2012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初中毕业学年调研测试(一)语文试..
黑龙江省哈三中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高二学年第一模块考试语文试..
黑龙江省哈三中2011-2012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人教..
2012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试卷 人教版
2011-2012学年黑龙江省虎林八五〇学校中学部第二学期期中八年级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