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0790字。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模块测试
  高二语文
  整理录入:青峰弦月  2012.04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请认真核查。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第Ⅰ卷(60分)
  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星宿(xiù)  喟(kuì)然  莞(wǎn)尔一笑  戛(jiá)然而止
  B.畏葸(sī)    孝悌(tì)    千乘(shèng)之国  揠(yà)苗助长
  C.恸(tòng)哭  饥馑(jǐn)    莘莘(shēn)学子  忧心忡忡(zhōng)
  D.哂(shěn)笑  炽(chì)热  称(chéng)心如意  怙恶不悛(quā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祥和  贸然  风烛残年  一叶嶂目,不见泰山
  B.缜密  靡费  言简意赅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C.砥砺  猝然  见危授命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D.梦魇  崛起  以德抱怨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顼是    (  )
  A.春秋晚期,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东南)孔子(前551-前479)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并且开创了儒家学派。
  B.天子贼害仁义,则不过是独夫民贼而已,理应被臣子诛灭,国君危害国家,那么臣民就可以推翻国君。只有得民心者,才具备拥有天下国家的合理性。
  C.人类发展的脚步,跟人类利用改造自然的脚步几乎是一致的。恩格斯说:“……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界分开”(《反社林论》),而船的发明,使人们可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郦道元《水经注•江水》)。
  D.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个人思想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处理得好,生活才能愉快。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节目播出后,众多专家的精彩演讲,使广大电视观众进一步领略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B.林书豪的成功,为华裔乃至亚洲人证明,表明除了姚明这样的大个子,普通黄种人也可以在强手如云的篮球世界取得一席之地。
  C.发展低碳经济首当其冲的是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协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D.近期的一场大火使我们损失惨重,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恳请各位高抬贵手,接济我们一点,以便我们度过难关。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人民网评选的十大草根微博及草根网事,展示了微博名人之外草根网民的网络生活形态,进一步勾勒了“网民”朴素的生活情态。
  B.如果我们不肯在塑造一个孩子健全、正直、充实的精神世界,或者是培养一个合格公民方面,纵然有诸多善拿高分、得享厚禄的“精英”,我们的未来仍然堪忧。
  C住房保障是中央高度重视的一项民生工程,是由政府提供的一项基本公共服务,其对象主要是面向中低收入及住房困难家庭。
  D.由于“醉驾人刑”增加了违法者的违法成本,也提高了违法者逃避处罚的侥幸心理,一些醉酒司机为逃避检查驾车冲闯执勤卡点,伤害正在执行任务的民警。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9分,每小题3分)
  孔孟
  黄仁宇
  在儒家的传统中,孔盂总是形影随,既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既有《论语》,则有《孟子》。孔日“成仁”,孟曰“取义”,他们的宗旨也始终相配合。《史记》说:“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令人冯友兰,也把孔子比做苏格拉底,把孟子比做柏拉图。
  但是我们仔细比较他们,却也发现很多不相同的地方。最明显的,《论语》中所叙述的孔子,有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不如孟子凡事紧张。所以大成至圣能够以“君子坦荡荡”的风格,避免“小人常戚戚”的态度去保持他的悠闲。孔子令门人言志,只有曾皙最得他的赞许。而曾皙所说的,大致等于我们今天的郊游和野餐,“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与这种态度截然相对的是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主张。孔子还说饭菜不做好,这样不吃那样不吃,衣服也要色彩裁剪都合式。孟子却毫不忌讳地提出“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而且“老赢转乎沟壑,壮者散之四方”等词句也经常出现在他的嘴中。
  孔子没有直接的提到人之性善或性恶。《论语》之中,“仁”字出现了66次,没有两个地方解释完全相同。但是他既说出虽为圣贤,仍要经常警惕才能防范不仁的话,可见他认为性恶来自先天。他又说“观过,斯知仁矣”.好像这纠正错误,促使自己为善的能力,虽系主动的,但仍要由内外观察而产生。孟子则没有这样犹疑。他曾斩钉截铁的说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孔子自己承认,他一生学习,到70岁才能随心所欲不逾矩。孟子的自信,则可以由他自己所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一句话里看出。这种道德力量,经他解释,纯系内在的由自我产生。所以他说:“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也就是宣示人人都能做圣贤。
  孔子对“礼”非常尊重。孔子虽然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