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2960个字,答案是扫描的。
2012年苏州中考语文专题练习文言文阅读(1)
阅读《曹刿论战》中的几段文字,完成6—10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6.哪两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
A.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B.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时时而间进(《邹忌讽齐王纳谏》)退而甘食其土之有(《捕蛇者说》)
C.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D.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而山不加增(《愚公移山》)
E. 遂逐齐师
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7.下列四句中哪一句省略部分补充是错误的?
A. 肉食者谋之,(你——指曹刿)又何间焉?
B.忠之属也。可以(之——指“小大之狱”)一战。
C.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之——指“衣食所安”)分人。
D. 一鼓作气,再(鼓——指“击鼓”)而衰,三(鼓)而竭。
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②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9.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中“肉食者”指什么人?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
10. 本文中的“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体现了取信于民的思想,下面两句话也关注到了民意。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陈涉世家》)
6.C E
7. B.
8.略
9. 位高禄厚的人(吃肉的大官们);写出了曹刿请见的原因,与曹刿的远谋形成对比,是全文的中心句。
10. 本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体现了取信于民的思想,是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王的奖赏令也体现了取信于民的思想,广开言路,取信于民,就能兴利除弊,使国家强盛;陈涉打出扶苏、项燕的旗号反秦,顺从了人民的意愿,得到了人民的支持。意思对即可。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中的一段文字,完成6~10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6.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是哪两组? ( ▲)( ▲)
俟其欣悦无从致书以观
以俟大观人风者得焉(《捕蛇着说》)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手指不可屈伸或遇其叱咄
皆指目陈胜(《陈涉世家》) 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
故余虽愚
小人之狱,虽不能察(《曹列论战》)
7.用现代汉语翻译“同舍生皆被绮绣,载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
8.文中从哪些方面叙述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
9.从本段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具体句子加以分析说明。
▲
▲
10.本文以记叙为主,有些地方适当加以渲染和描绘,寥寥数语,情态毕现,请你结合划线句进行具体分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