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320字。安徽 福建 天津 山东 浙江  广东 新课标  北京  大纲卷  重庆  江西  江苏  上海

  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作文专题
  1、安徽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某公司车间角落放置了一架工作使用的梯子。为了防止梯子倒下伤着人,工作人员特意在旁边写了条幅“注意安全”。这事谁也没有放在心上,几年过去了,也没发生梯子倒下伤人的事件。有一次,一位客户来洽谈合作事宜,他留意到条幅并驻足很久,最后建议将条幅改成“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写作指导】要审准题,关键是抓准角度。
  公共设施到底怎样使用,怎样管理?依据材料,可以有如下角度:
  (1)使用者的角度:公共设施要妥善使用,妥善保管,尤其要注意他人安全。批评“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言行。
  (2)留言者的角度:生活中只要有心、细心,就能避免任何问题和危险,做个生活的有心人。
  (3)共同背景:建设和谐社会,需要人人为我,我为人人,需要都来维护和建设。
  题点明确,思想积极,写成议论文较好。
  2、福建题
  作家冯骥才说:“运动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路程内看你使用了多少时间;人生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跑了多少路程。”
  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800字的作文。
  【写作指导】应该说福建的作文题不需要审题。运动中的赛跑与人生中的赛跑不同,前者比谁跑得快,后者比谁成就高。这告诉我们,要在有限的人生旅程中做出更大的成就。有两个角度:
  (1)正面立意:倡导积极的人生观,在有限的人生中做出更大的成就。
  (2)反面立意:批评消极的人生观以及虚度光阴、无所作为等不良行为。
  题点明确,紧扣中学生思想特点,写成记叙文、议论文均可。
  3、天津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60分)
  两条小鱼一起游泳,遇到一条老鱼从另一方向游来,老鱼向他们点点头,说:“早上好,孩子们,水怎么样?”两条小鱼一怔,接着往前游。游了一会儿,其中一条小鱼看了另一条小鱼一眼,忍不住说:“水到底是什么东西?”看来,有些最常见而又不可或缺的东西,恰恰最容易被我们忽视;有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能够引发我们深入思考……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今年的天津作文题不需要审题,抓住“看来,有些最常见而又不可或缺的东西,恰恰最容易被我们忽视;有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能够引发我们深入思考……”材料后的引导语直接命题比较好。有如下角度:
  (1)水的启示----谈谈“幸福”    批评现象:身在福中不知福。
  (2)谈谈“爱”----如父爱、母爱  批评现象:不珍惜父爱、母爱
  由此类推:谈尊重、谈纪律、谈文明礼貌语言等等。
  文体应当以议论文为主。
  4、山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惟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付世界进步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孙中山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写作指导】这个题目有点儿大,有点空,不容易写。
  抽取材料的核心内容是:青年学生须以改革发展为己任,不放弃,不退缩,奋力向前,必将成功。
  5、浙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作家上中学的女儿,因为成绩平平,女儿同学都管她叫“23号”。她的班里总共有50个人,每每考试,女儿都排名23。久而久之,便有了这个雅号,她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中等生。但在父亲刘继荣眼里,女儿是个快要成为英雄的人。但女儿歪着头想了想,认真地告诉父亲说,老师曾讲过一句格言:当英雄路过的时候,总要有人坐在路边鼓掌。她轻轻地说:“妈妈,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请以“站在路边鼓掌的人”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以“站(坐)在路边鼓掌的人”为话题,题目平易,难度适中。符合作文写作的基本原则,能让大多数考生有内容、有兴趣写,可运用记叙、抒情和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完成作文,适合不同文体写作优势的考生。
  从审题角度看,比前几年的作文题都容易,审题基本没有难度。刘继荣的《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很多考生都熟悉,考生一般都能理解和把握题意,而且命题本身不会限制考生的思维。另外,试题有较大的写作空间,提供了较多的立意角度,也体现了时代精神,“鼓掌”可实可虚,可以激发考生的想象,打开考生的写作思路,考生是能够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和体会写出一篇好的作文来的。考生从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受出发来写,可以只写某一点,不必面面俱到。
  从内容角度看,命题符合学生实际,考生有话可说,都能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生活感触,“鼓掌”可实可虚,实质是人生的理想、价值、生活态度、思想情绪的外显,确定“为何鼓掌”“鼓掌的意义”是审题和写作的关键。因此,如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