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星资源网
学科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政治
综合
会员
注册
登录
会员中心
如何汇款
在线充值
搜索
文章
备课
专题
精品
留言
2011-2012年春期高一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分类:
语文
/
高中试卷
/
高一下学期试卷
版本:
人教版
类型:
doc
大小:
50 KB
评级:
时间:
2012/6/29 20:57:36
下载:
本月:1 总计:6
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点此下载
共42题,约18580字。
2012年春期高一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2012年5月23日
提示:
1、本试卷共八大题,42小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第一卷请填涂在机读卡上。第二卷请答在答题卷上。未按要求答题的,试卷计零分。
第一卷(共34分)
一、基础知识检测(每小题2分,共14小题2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堑(qiàn) 绮丽(qǐ) 参差(cī) 羌管(qiāng)
B、凝噎(yè) 暮霭(ǎi) 转徙(xǐ) 螺髻(jì)
C、初霁(jì) 羁旅(jī) 萧条(xiāo) 揾泪(wēn)
D、玉簪(zān) 纶巾(lún) 稼穑(sè) 酹江月(lè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珠玑 婉约 烟柳画桥 良霄 晓风残月
B.骤雨 羌管 繁花似锦 樯橹 金戈铁马
C.苍陌 吴钩 千里清秋 嬴取 斜阳草树
D.梧桐 憔悴 暗香盈袖 消魂 凄凄惨惨
3.下列句中对词语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
A.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无绪:没有头绪。
B.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
C.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风流:指有才学而不拘于礼法。
D.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永昼:永远白天。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北宋词人。他继承并发展了民间的和文人的词的优良传统,为宋词开辟了一条新道路,并给后代的词以相当大的影响。
B.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本单元学习的两首词都是苏轼被贬黄州团练副使时期的作品,都抒发了作者被贬谪后的内心苦闷,阐发了他的人生感悟。
C.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北宋词人。他的词中多表达自己内心的愤慨之思和爱国之情。
D.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她通晓金石鉴赏,能诗善文,词的成就尤其突出。
5.对《望海潮》一词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望海潮》是一首投赠之作,所以在词的上片极力赞扬杭州自然环境之秀美、城市经济之繁荣。
B.词人先对杭州作了总体介绍:“东南形胜”,地理位置重要;“三吴都会”,社会条件优越;“钱塘自古繁华”,有着长期繁盛的历史。接着对“形胜”“都会”“繁华”这三个方面进行对比。
C.词的下片极写杭州黎民百姓之安居乐业。在“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四季皆美的西湖上,从早到晚都有游兴颇浓的人群,他们或“羌管弄晴”,或“菱歌泛夜”,一派祥和欢乐。
D.词的最后两句虽然有粉饰太平的味道,却也部分程度地反映了北宋初年繁荣奢靡的社会现实。
6.对《雨霖铃》一词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是写作者离开京城时,与情人在长亭话别的情景。首先交代了离别的季节、时间和地点。“寒蝉凄切”,点明是暮春时节;“对长亭晚”,点明时间和地点;“骤雨初歇”,点明气候。这些景物描写烘托出一种凄冷沉郁的气氛。
B.上片,词人以缠绵凄恻的感情、冷寂幽清的景色、铺叙白描的手法,把离别的情、景、事织成了一片幽清的词境。
C.下片,词人从实写眼前之景转到预想别后之情,虚实相济,多方位地表达了自己的惜别之意。这首词铺叙委婉,语言清畅,音节幽咽,充分表现了慢词的优点和柳词的艺术特色。
D.这首词的上下片过渡巧妙。上片“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用的是半虚半实的写法,由此过渡到下片的虚写。下片的开头“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也承接得巧妙,更深地开拓了词的境界。
7.对《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一首怀古词,写于作者在“乌台诗案”之后被贬黄州时期。主要是通过对古迹的描写和对古人、古事的记叙,来表达词人对古代英雄豪杰的缅怀和对功业早就的周瑜的仰慕之情,以及对自己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
B.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既有景物描写,又有人物刻画和情感抒发,作者把这些内容融合在一起,营造了一种壮阔的意境。
C.词的一开篇就显示了词人的旷达视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不仅写出了长江的非凡气象,而且将自古以来和这里有关的许多英雄人物都概括进来了,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缅怀之情。
D.词中着力写周瑜的才干和功勋,这种指挥若定的风度令词人满怀崇敬。然而江山依旧,人事全非,多情自扰,徒增白发。于是词的结尾发出了“人生如梦”的感叹,充满了消极苍凉的思绪,不能全面体现其豪放旷达的精神。
8.对《定风波》一词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定风波》也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期的作品,记叙的只是出游时途中遇雨的一件小事,但从中表述了作者对自己所遭受的政治打击愤懑至极,无法解脱之情。
B.野外出游,忽然遇雨,一般人都会慌张避雨,而词人却用平静的口气劝导道:“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在风雨中漫步徐行,吟诗长啸,的确是一种不为环境所左右的自得境界。
C.“一蓑烟雨任平生”,此时在词人眼中呈现的,已经不是自然界的这场短暂变故,而是人生旅途中的大风雨。这一句,充满艺术的张力,一下拓宽了全词的境界。
D.人生的晴雨一如自然界的变化,反复无常,如何面对这样的现实呢?词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当他回首走过的风雨历程时,竟达到了一种宠辱偕忘、超乎物外的旷达人生境界。
9.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于作者66岁高龄镇守京口之时。表达了词人对南宋朝廷忘记国耻不思北伐,以及对自己无用武之地的愤慨之情。
B.词的上片缅怀两位古代英雄。作者对孙权和刘备这两个历史人物的仰慕,对他们所创立的赫赫战功的赞扬,其情感是那么炽热、强烈,这正说明了作者人到老年仍旧壮心不已的精神气概。
C.下片结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以廉颇自况,表达了要北伐抗敌的迫切愿望和报国无路的悲痛、愤慨。这个结句是极富个性的、英雄气十足的叹息和呼喊!是全词苍劲、悲壮的最高音!
D.这首词的用典最为突出,
点此下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
“yxzyw2002”
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江西省萍乡市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人教课标版
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
浙江省临海市白云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
江苏省赣榆县厉庄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
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
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试..
江西省九江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人教..
吉林省油田高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人教课..
北京市第五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人教课..
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必修四试卷 人教课标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