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有26道题,约7720个字。

  广西桂林市2012年中考语文试卷
  (用时:150分钟满分:120分)
  注意事项:1.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在本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2.答题前,请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每小题2分,共12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我们无论学习还是工作,都需要有锲(qiè)而不舍的精神。
  B.荣誉的桂冠用荆棘编织,胜利的鲜花在血汗中绽(dìng)放。
  C.樟树、松树、桂树、丁香等树能分泌(mì)含有挥发性植物杀菌素的物质。
  D.到过桂林旅行的人,常被她山清、水秀、洞奇、石美的魅(mèi)力所折服。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我国幅员辽阔,物种丰富,发展特色农业要因地制宜。
  B.刘教授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睹物思人,禁不住潸然泪下。
  C.在桂林市中学生曲艺大赛中,我校以别具匠心的构思获得一等奖。
  D.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要努力攀登科学高峰,不能高山仰止。
  3.下列语境中说话得体的一项是(2分)
  A.你对一位获奖的同学说:“祝贺你!有什么经验向我介绍介绍好吗?”
  B.你已经交了作业,科代表仍在追要,你说:“难道你让我交两遍不成?”
  C.同学邀你到他家去玩,你说:“行,届时我一定光临寒舍。”
  D.你对夜深仍在大声说话、喧闹的邻居说:“不要讲话了,我们需要休息了。”
  4.排序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清风拂过,细纱在空中荡开,又滑下来。②这雨丝,是漓江之畔的苗女刚刚从碧水中拎起的那缕柔柔细细的纱。③然后悄悄洒向扁舟,洒向村落,洒向群山。④她伸展开手臂,轻轻地把细纱挂向云端。⑤春雨如丝。
  A.⑤①②④③B.⑤②④③①C.⑤②④①③D.⑤①④②③
  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钦差大臣》《给巴特勒的信》的作者分别是英国的果戈理和法国的雨果。
  B.在古代,“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儿童,“加冠”指男子二十岁时所行的成人礼。
  C.汉字的演化历经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这些阶段。
  D.婉约派是宋词一大流派,该派词作情思细腻,语言华美,代表词人有晏殊、李清照等。
  6.要将下面诗歌补充完整,最恰当的选项是(2分)
  大漠沙如雪,。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A. 长河泛孤舟B. 燕山月似钩C. 明月照西楼D. 长城月如钩
  二、阅读理解(Ⅰ)(18分)
  (一)诗词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7~8题。(每小题3分,共6分)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7.对这首诗的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3分)
  A.本诗是韩愈写给自己的侄孙韩湘的,诗题中“左迁”一词是“降职、贬官”之意。
  B.“圣明”在这里指皇帝,与圣上、陛下、天子等词意义相同。
  C.“家何在”“马不前”,表明作者感到回朝廷无望和前途渺茫。
  D.“肯将衰朽惜残年”,传递出作者由于年老而不得不屈服的悲愤之情。
  8.对这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
  A.“朝奏”和“夕贬”两相对照,突出时间之短,说明获罪之速,隐含作者忧愤之情。
  B.“横”写广度,云横而不见家,也不见长安;“拥”写高度,风雪载途,英雄失路。
  C.颈联虽隐去了诗人的自我形象,但苍凉的画面仍具有撼动人心的力量。
  D.表现手法上,本诗采用叙述手法入诗,体现了韩愈诗“以文为诗”的特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